体验智能耳机、欣赏匠心国礼、与AI萌宠互动……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主宾省(市)北京亮出独特的城市魅力。自开馆之日起,北京展区便门庭若市,吸引了络绎不绝的观众前来探访。这里,老字号的创新产品与首次亮相的‘黑科技’交相辉映,为观众带来了一场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视觉盛宴。北京还在推介会上亮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两区”建设最新成果,诚邀企业来京投资兴业。
老字号创新秀国潮时尚
场馆内,北京展区的造型如同敞开的双臂,迎接八方来客。抬头看,顶部灯箱以北京天坛为灵感,诠释传统与现代的精妙融合。低头看,展区俯视效果如同北京纵横交织的交通路网,象征着北京作为重要交通枢纽,高效连接各方。
步入北京工美展区,予寻品牌的北京中轴线系列新品——瑞云聚京城木雕灯惊艳亮相。据工作人员详尽介绍,这款木雕灯巧妙取材于北京中轴线的主体建筑,环绕其间的白鸽栩栩如生,寓意着北京和平友善的城市风貌。此外,工美与一得阁墨业携手推出的‘见字’系列礼盒同样备受青睐。礼盒内精心配备了毛笔、墨水、临摹字帖以及创意十足的亚克力相框冰箱贴,让使用者能够亲手书写,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个性化书法作品。
在国礼展示区,展现东方美学的艺术品吸引人们驻足欣赏。《丝路绽放》雕漆赏盘,其形若牡丹绽放,绚烂夺目,寓意着丝路的繁荣与昌盛。《和美》纯银丝巾果盘,经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之手,整块足银精心錾刻,使其贵金属之躯焕发丝绸般的细腻质感。《和平欢歌》景泰蓝赏瓶,以其庄重大气的姿态,诉说着中国对和平发展的深切期盼与美好梦想。在菜百股份展区,多款北京地标联名文创产品和非遗手工编织产品引来不少女性观众体验试戴。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北京拥有中华老字号137个,北京老字号274个。这些老字号不仅拥有深厚的品牌积淀,更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向外界传递品牌焕发新活力的信号。
前沿科技展北京“硬实力”
除了传统文化,北京展区也科技范儿十足,琳琅满目的智能产品吸引不少观众现场下单。
“这款机器狗太可爱了,我要给我的小外孙买一个!”在猿编程展区,前来逛展的宋女士被一款小巧的智能机器狗吸引。按照工作人员现场编写的程序,机器狗对主人进行人脸识别后,便立马露出可爱的笑容,还像真实小狗一样在地上转圈,随后对主人说“欢迎回家”。机器狗身上的“衣服”还融入了兔儿爷、京剧脸谱等京味儿元素。项目负责人许世佑介绍,青少年人工智能启蒙领域的最新力作“猿编程8号”在国际舞台上首次惊艳亮相,即将面向市场推广。该产品内置丰富的编程课程,专为零基础的孩子设计,让他们在互动与实践中轻松踏上人工智能的启蒙之旅。
声智科技展台前,装在首饰盒里的AI耳机颇为吸睛,前来试戴的观众络绎不绝。“第一次看到耳机和珠宝结合,时尚感拉满!”观众高女士被耳机的蝴蝶钻扣设计吸引,戴上去就像耳饰一样。试戴后她发现,耳机还有不少“黑科技”加持,不仅能支持66种语言实时翻译,还能联动App实现AI配音、音色克隆等功能。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款智能穿戴设备是业界首款将高级珠宝设计理念融入其中的产品,用户可根据个人喜好自由更换耳机配饰,彰显个性。
一旁,从中关村起步的北京幸福益生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带来了完好如初的护龈健齿牙膏,这是国内首款无水护理牙膏,所使用的RegeSi再生医学材料填补了国内空白。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海南自贸港政策加持下,将加速布局东南亚、欧洲市场,2025年将通过消博会平台与更多国际伙伴达成合作。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释放新机遇
除了展览展示,北京还在消博会上展开推介。4月14日上午,在以“开放赋能京彩无限”为主题的主宾省主题日推介活动上,北京全面展示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成效及未来规划,向全球释放消费市场新机遇。
自2021年启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以来,北京围绕“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取得了显著成效。累计吸引了3700多家首店落地,新开商业面积超400万平方米,消费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5A级景区数量增至10家,同时,北京成功申办了多项国际顶级赛事,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全市新开商业面积超500万平方米,直播电商、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在全国范围内独占鳌头;国际奢侈品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品牌首店以及历史悠久的中华老字号汇聚一堂,共同构筑起“高端与国民并重”的协同发展新局面;北京航空双枢纽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亿人次,入境游客显著增长。“两区”建设开展四年多来,北京已落地跨境电商销售医药产品、“保税+消费升级”等140余项突破性政策。
在消费领域,北京2025年还推出了一系列资金支持政策。例如,延续汽车、家电、数码产品、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补贴;支持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最高500万元奖励;对商业空间升级改造、步行街发展等给予资金支持,最高补贴达500万元。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政策落地,北京将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优质、多元的消费体验,进一步巩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地位。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