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核集团海南核电与核动力院联合研发的“次临界刻棒技术”国内首次工程应用圆满完成。这标志着我国成功掌握“次临界刻棒技术”,并成功实现工程应用。该工程规避了机组大修启动物理试验的非计划停堆风险,同时节约了大修关键路径时间,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如果把反应堆看作一台高速行驶的列车,那控制棒就是控制列车行进速度的刹车,每次停堆换料启动前,开展控制棒控制能力的验证,精确校准“刹车”能力,是保证反应堆安全运行的基础。传统的控制棒价值测量方法,需要在反应堆临界后开展,即在已经行驶的列车上验证刹车功能,有意外“停车”的风险, 而次临界刻棒,则通过对反应堆内空间效应的模拟在“停车”状态下验证控制棒的功能,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
刻棒技术是海南核电与核动力院强强联合研发的成果。项目历时三年,经历了理论计算、试验方法开发、模型建立、试验验证、安审对话、批复应用多个阶段,解决了次临界状态下中子波动干扰、控制棒价值空间修正、堆芯次临界度修正等多个难题,成功实现了次临界刻棒技术的研发。同时,项目团队通过开展周密的现场试验准备工作,从对规程的反复研习,到试验过程的详细推演,再到数据处理软件的不断调试,最终成功实现了次临界刻棒的工程应用。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