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企业

内蒙古乌海公共资源阳光交易让企业“轻装上阵”

时间:2025-02-20 15:00:40作者:来源:本站

   近年来,乌海市聚焦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堵点、难点问题深化改革,强化制度建设、过程管控和风险防控,全力营造阳光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氛围。如今,‘数据跑路’和‘阳光交易’不仅惠及企业,更成为乌海市公共资源交易的特色,为优化营商环境增添了亮丽一笔。

  2月15日,位于乌海市海勃湾区的内蒙古蒙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管理中心一派忙碌景象,工作人员正在制作施工建模图纸,为新项目开工建设做前期准备。

  该企业已承担70余项房屋和城市公共设施建设项目,乌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推行‘远程异地评标’和‘工程建设项目技术盲评’后,企业对交易过程和评标结果均更加满意和信服。

  “改革前后的变化确实非常大,加强了招投标行业监管,减少了评标过程中人为因素影响,整个交易过程更加透明,我们感受到的公平性显著提升,对交易结果更加信服。”内蒙古蒙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乔世光说。

  乌海海金电力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是当地一家电力勘测设计机构,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改革举措也让这家企业深感便利。公司董事孙浩亮告诉记者,以往,项目竞标过程繁琐,环节众多,开标日更是需多人携厚重竞标文件到场。如今,通过全流程电子化,标书直接在线上传,系统自动核验,省去了很多烦琐环节,企业实现了竞标“轻装上阵”。

  公共资源交易涉及政府采购、工程建设、土地使用权出让等多个领域,直接关系政府公信力、市场公平和社会资源的高效配置。以往,部分交易环节存在流程复杂、透明度欠缺、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致使交易成本攀升、企业负担加重,且易引发廉政风险。

  为进一步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改革,乌海市对招标前、中、后进行全过程管控,推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为延伸标前“责任链”,加强源头防范,乌海市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形成“综合管理+行业监管”模式,出台规章制度47项,梳理廉政风险点39个,制定防控措施44项,编订自治区首部涵盖六类市场主体、包括56个负面典型案例的《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建立招标人主体责任清单和代理机构负面行为清单,有效防止设定倾向性条款等行为。

  同时创新标中“管理链”,强化过程治理。该市与89个市、区、县签署合作协议,率先在全区实现建设工程和政府采购项目远程异地评标率“两个100%”。出台《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及监管权责、服务事项清单,详细列明27项监管权力和32项服务内容,推行建设工程项目100%“技术盲评”,首创取消最高分和最低分技术标评审模式,有效防范本地专家被“围猎”等风险,实现全方位标中“廉”控。

  为强化标后“保障链”,该市深入开展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针对1123个项目开展全面自查,严厉惩处围标串标等违规行为,并运用大数据手段筛查发现并处理投标人IP地址重复问题;首创流标、废标情形向纪委监委及政府工作报告制度,采取“一标一评、逐季公示、集中约谈、持续规范”的代理机构“红黄绿”分区考评模式;公开曝光典型案例,用身边事警示身边人,实现深层次标后“廉”治。

  据乌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胡长伟介绍,通过改革有效堵塞公共资源交易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隐患,进一步提高交易效率和透明度,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市场活力,让交易服务效能更高、市场主体体验更好、资源配置更优。2024年,乌海市共完成各类交易事项739项,交易总额46.7亿元,节约资金8161万元,增收资金881万元。根据平台服务质量综合评价和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服务对象满意度达100%。

  乌海市的这些改革举措不仅得到了企业的广泛好评,也为当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在公共资源交易过程中,乌海市注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全流程电子化、远程异地评标等,极大地提高了交易效率和透明度,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和时间成本。

  同时,乌海市还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和防控措施,加强了对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全过程管控,有效防范了廉政风险,提升了政府公信力。这种以制度为保障、以技术为支撑、以监管为核心的公共资源交易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未来,乌海市将继续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改革,不断创新交易方式和服务模式,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当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将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协同发展。

声明: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