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观察

畅通航运链,为福建石化产业“保驾护航”

时间:2025-01-09 17:15:32作者:来源:本站

        1月初,在湄洲湾斗尾港外走马埭码头,福建口岸首船混合碳四出口业务顺利完成,标志着该省在石化产业国际贸易方面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福建海事部门采取“通新货、选好船、强应急”措施,助力福建省新型海运化工产品合规运输。营商环境持续向好,为福建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内生动力。
  福海创石化有限公司销售部业务经理刘剑虹表示,海事部门积极助力,成功解决了公司重芳烃海运的难题,实现了从陆运到海运的转变,仅此一项举措,就使公司的综合物流成本降低了近50%,预计2024年将为企业节省物流费用高达2000万元。
  随着福建石化产业蓬勃发展和转型升级,新型化工产品不断面世。一方面,泉港、泉惠、古雷等石化园区生产的多种化工产品,如混合碳五、碳九芳烃、重芳烃、裂解萘馏分以及二甲苯/乙基苯(10%或以上)混合物等,均面临着大量的外运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中对特定化学品的运输条件存在未明确的空白,这些产品无法满足安全出海的要求,因此只能依赖陆路进行外运。
  “按照公约和法规,这些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必须完成分类评估后才能进行海上运输。”福建海事局危防处副处长陈小明介绍,近年来,新型化工品不断涌现,但这些产品并未被纳入《国际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船舶构造与设备规则》等规则的货品清单中。同时,由于码头缺乏相应的作业资质,这些新型化工品无法进行海运装卸作业,只能依赖汽车进行陆路运输。
  相对陆运而言,海运成本低,承载量大,对于企业降本增效十分有利。福建海事局积极与企业对接,共同应对新增货品海运所面临的挑战。
  “通过深入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福建联合石化有限公司、福海创石化有限公司、古雷石化有限公司等炼化企业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相关产品的生产状况、生产工艺以及水上运输的具体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水路运输危险货物数据库。”陈小明说,实现海运的第一步是出具分类评估报告,“我们指导企业编制货物安全技术说明书,向评估方提供要求的特性数据,让企业半年内成功获得评估报告,迈出货物适运关键一步。”
  把好码头适靠关口,疏通出港堵点。危险化学品要求码头要有相应的作业资质,海事部门指导码头企业向港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将新增货种纳入《港口危险货物作业附证》,成功疏通了堵点。同步指导企业编制新型化工产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合理增配危化品应急防护装备、吸附材料、检测探测仪器等设施设备,保障新增货品装卸运输安全与稳定。
  新型化工产品要求由特种船舶承运,畅通“最后一环”,就是船舶适装。在海事部门的协调下,中国船级社等权威船舶检验机构已正式将新型化工品纳入拟载运船舶的《适装证书》货品名录中,此举有效促进了船舶满足严格的载运条件。“新型化工产品需要由船型、舱型、蒸汽控制等安全技术条件适配的化学品船舶进行运输,对船舶安全技术要求高,我们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深入推进并实施了货主(码头)高质量选船机制,以确保运输安全。”陈小明表示,目前福建辖区已经实现高质量选船100%全覆盖。同时,对载运新货品船舶提供VTS交通服务、专项护航等,保障船舶安全进出港。
  近两年来,福建省已成功推动5类新型化工产品通过大连危险货物运输研究中心的严格分类评估,全面打通了评估适运、码头适靠、船舶适装的全链条流程,从而实现了合规、高效且便捷的常态化水路运输。2024年,福建辖区累计保障船载新型化工品228艘次、94.68万吨安全进出港。
  此外,福建海事部门还推出18项优化营商环境措施,涉及通航环境、要素保障、绿色发展、应急保障等,为福建石化产业“保驾护航”。根据福建海事局的统计数据,2024年全省保障了散装液体危险货物船舶进出港10280艘次,吞吐量达到7411.4万吨。其中,根据最新数据,散装液体化学品船舶进出港艘次达到2990艘次,同比增长11.7%,而吞吐量则达到1141.2万吨,同比增长4%。
  随着中沙古雷乙烯项目、古雷炼化一体化工程二期项目、万华化学福清江阴项目、永荣科技莆田石门澳项目等大型石化项目的建设和投产,化工品海上运输量必将持续上升。“我们将持续做好政企联动,根据企业需求探索创新监管服务举措,保安全、保畅通,继续为福建石化产业作贡献。”福建海事局危防处处长周文庆说。(记者 张颖)

 

声明: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