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关乎全局,起势决定走势。春节假期前后,天津市国资国企始终保持高效状态,节前不懈怠、节后迅速投入,依托“三新”“三量”“三管”战略,灵活运用目标管理、考核激励、运行调度等手段,加速推进复工复产,积极抢占市场订单,奋力实现一季度经济‘开门红’。
2025年1月,天津市级监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4.8亿元,同比增长11.0%,增加值85.1亿元,同比增长13.2%;非金融企业缴纳税费23.0亿元,同比增长5.3%。这一增长趋势延续了2024年的发展势头,当时市级监管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2%,市管非金融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缴纳税费同比增长8.1%。天津港集团1月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98.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3%,创历史同期最好成绩;天津交通集团滨海公司1月份实现综合收入751万元,完成序时进度计划128.8%;天津食品集团所属望月公司1月份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0%;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所属永利化工公司合成氨、甲醇、丁辛醇、醋酸、纯碱、小苏打及氯化铵等产品产量均超额完成2025年首月作业计划,其中醋酸、氯化铵产量双双刷新历史纪录,总产值更是攀升至历史最高水平。
“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2025年,天津市级监管企业计划投资650亿元,将重点聚焦于“两化”搬迁改造项目二期的氯碱一体化装置及天津港环球滚装汽车物流堆场等119个项目的竣工投产,并加速推进渤化含氟有机新材料项目、食品集团首衡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等130个项目的开工建设。同时,还将推动城投集团的津沧高速项目、水务集团的供水旧管网改造工程以及能源集团的互联互通供热管网等一系列民生项目的顺利实施。年初,泰达控股旗下天津泰达山河科技有限公司在滨海新区经开区西区投资建设的泰达山河超表面光学项目正式启动,一期投资5.45亿元项目建成后,将补齐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短板,推动传统光学产业向集成光学、智能光子产业变革;1月27日,天津城投集团旗下海河建投公司存量土地“天津海河柳林地区59号地”成功挂牌,迎来存量土地盘活工作的“开门红”;1月初,天津能源集团所属热电公司成功中标天津国际机械有限公司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是热电公司综合能源发展进程中承揽的最大规模光伏发电项目,打响2025年市场“开门红”;天津海泰控股集团所属海泰市政绿化公司年初一举中标海洋科技园区域绿化、环卫、路桥一体化运维项目,中标金额高达1.25亿元。
“2025年,全市国资国企要全力推进价值创造攻坚战,加速构建以价值创造为基石的内涵式增长模式;着力实施资产盘活攻坚战,同步优化增量、提升资产质量;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风险攻坚战,促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提升行动攻坚战,实现激发活力与有效监管的有机统一;打好‘强根铸魂’攻坚战,加速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国资国企党建新生态,切实增强‘善作善成’的能力本领。”天津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说,“我们的目标是市级监管企业在2025年利润总额增速要高于全国地方国企的平均水平,高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水平。”
在天津市国资委的引领下,各市级监管企业正以实际行动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不仅在经济指标上取得了显著成绩,更在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等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天津港集团、天津交通集团滨海公司、天津食品集团及天津渤海化工集团等企业,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份额等措施,实现了经营效益的稳步增长,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同时,天津市级监管企业在项目投资方面亦展现出强劲势头。聚焦于“两化”搬迁改造项目二期等重点项目的竣工投产,以及一系列新开工项目的加速推进,不仅有助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更为天津市的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在民生项目方面,城投集团的津沧高速项目、水务集团的供水旧管网改造工程以及能源集团的互联互通供热管网等项目的顺利实施,将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展望未来,天津市国资国企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国资布局结构,不断提升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为实现天津市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