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位于老河口市的湖北欧标防火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标防火”),负责人肖飞正在指挥工作人员将防火板材等产品发往省外。“以前没想到,通过会计数据还能贷款,无抵押、无担保,纯粹靠信用,方便又高效。”他坦言,去年获得的3笔会计数据增信贷款,极大地促进了今年的生产经营。“由于尚未到达出货高峰,这些资金正好用于采购原材料,确保了手头资金的灵活周转。”言语中,肖飞对今年信心满满。
会计数据成融资“通行证”
这样的好事,肖飞是从老河口市慧鑫财税服务有限公司知道的。后者多年来代理欧标防火的会计记账等业务。
“连续5年信用等级为A,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吻合,风险检测结果良好……”基于对欧标防火的深入了解,慧鑫财税服务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李惠迅速向肖飞推介了财政部在湖北试行的会计数据增信贷款业务。接到李惠的申请后,老河口市财政局积极对接工行老河口支行、建行老河口支行、广发银行武汉分行,打通企业、银行、税务之间的数据壁垒。去年8月、9月、11月,3家银行累计为欧标防火贷款近550万元。
“建行的贷款申请,全部在手机上操作,十分钟后就放款了。”肖飞介绍,会计数据增信贷款,手续简便,利率也低。
省财政厅会计处表示,这是湖北省在全国首创的一条以会计数据增信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的新路径。在湖北省,会计数据增信模式已全面开展试点,通过这一创新模式,累计为120家小微企业授信2亿元,并成功发放贷款1.36亿元。率先试点的襄阳,凭借优质会计数据,累计为96家小微企业授信1.72亿元,发放贷款1.1亿元。
一直跟踪研究此事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政府会计研究所执行所长潘晓波认为,湖北的实践通过会计数据标准化以及业务与财务数据“对碰”技术,提升了中小微企业财务数据的可信度与可用性,助力于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湖北经验辐射全国9省市
数据变资产,前提是数据真实可靠。湖北推进财政部制定的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应用,从来源上确保发票真实可验,从过程中规范账务处理,从输出端统一数据口径,改变了小微企业原先的粗放式会计记账模式,提升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截至目前,全省有35家代理记账机构使用标准化全流程处理的财务软件,为2401家小微企业进行会计核算。
2020年12月31日,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襄阳经验作为会议参阅材料被财政部会计司宣传推广。2023年7月,财政部在湖北和山西开展试点,并要求湖北将试点范围由襄阳扩大到全省。
为了更顺畅地促进数据流通,湖北省会计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与小微企业会计数据实现了联通,并成功对接了湖北省电子税务系统、省中小企业融资信用平台(鄂融通)、省社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等9个关键平台,实现了财务、纳税、信用等多维度数据的共享与交叉验证,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小微企业画像的精确度。随着试点在全省推广,武汉、潜江、随州等地的小微企业也享受到试点红利。
2024年4月,财政部将试点范围扩大至北京、河北、上海等9个省市。
为了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湖北省致力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难题,创新性地建立了‘财政+平台+企业+银行’的四方联动机制。600多个贷款场景指标,能够形成支持金融机构开展贷前尽调和审核、贷中风险管理和贷后评估的增信报告,降低贷款门槛、缩短审批周期、节省担保费用,真正将“大数据”变成“金钥匙”。目前我省已与19家金融机构协调了66个金融产品上线,先后推出“出口E贷”“经营快贷”“创新积分贷”等特色产品。3月3日,武汉市某纸业有限公司在湖北省会计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提交创新积分贷申请,很快获得了银行300万元授信,解了燃眉之急。
这一创新性的融资模式不仅受到了湖北本地企业的热烈欢迎,也引起了全国其他地区的广泛关注。北京、河北、上海等9个纳入试点的省市纷纷学习湖北经验,探索适合本地情况的会计数据增信贷款模式。这些省市的财政部门、税务部门、金融机构以及代理记账机构等多方力量紧密合作,共同推动会计数据标准化应用,提升小微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为小微企业融资开辟了新的路径。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