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观察

金融“活水”助力消费添动能

时间:2025-03-21 16:51:44作者:来源:本站

   日前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在提振消费的过程中,金融支持是关键一环。例如,根据《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并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此外,央行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扩大消费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为提振消费,金融管理部门迅速行动,金融机构积极响应,金融资源如同‘活水’般持续注入,以‘真金白银’的实际行动助力消费复苏,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多家银行推出行动方案 助力消费政策加速落地

  山东泰安九女峰山脚下的东西门村,悠悠青山、漫漫古道、溪水环绕,咖啡厅、书吧、民宿坐落其中,吸引着多地游客前来休闲观光。

  从探索发展乡村文旅到如今游人如织,资金支持起到了重要作用。正如参考资料0所示,建设银行去年为山东泰安九女峰山脚下的东西门村提供了5000万元贷款,用于度假区建设,支持村里整体规划设计、打造旅游项目,助力村落变身为“网红”打卡地。

  这仅仅是金融支持提振消费众多实例中的一个缩影。从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摆在今年各项重点任务之首。在宏观政策的指导下,多家银行积极响应,推出了一系列消费提振方案。例如,苏州银行推出了金融综合服务方案,建设银行推出了专项养老贷款产品,同时国务院也印发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共同推动相关政策加速落地。

  近期,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均发布了行动方案,围绕金融创新和服务升级推出多项提振消费的具体措施。中国银行推出“万千百亿”惠民行动,计划在今年内投放超过一万亿元的贷款,创造千亿元的财产性收入,投入百亿元用于消费补贴和减费让利措施,惠及上亿境内外消费者。

  在此背景下,不少银行消费领域信贷投放增长明显。截至2月底,工商银行已累计投放个人消费贷款超过1.7万亿元,而农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的余额则较年初增长了169亿元。

       增加金融供给 将金融服务嵌入各类新兴消费场景

  “围绕扩大商品消费、发展服务消费和培育新型消费等,金融机构正不断增加消费金融供给。”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越来越多金融机构紧跟多元化消费场景发展新趋势,将金融服务嵌入各类新兴消费场景中。

  在重庆,建行以普惠金融特色服务支持青年夜市创业就业,助力“夜经济”发展;在广东,工行以东莞-湾区国际咖啡文化节为契机,通过消费满减等活动释放“咖友”消费潜力;在黑龙江,农行为冰雪季打造个人消费贷款产品,助推“冷资源”变身“热产业”……

  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不断优化,正是为了满足日益差异化的消费需求。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负责人车士义日前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引导金融机构围绕以旧换新、智能产品、冰雪运动等新消费场景,研究推出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

  “用信用卡零息分期还款,我每月花费不到160元就换了新手机。”湖南长沙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得益于国家补贴政策和银行信用卡优惠活动,原价4000多元的手机现在购买可节省约700元,有效减轻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

  自“两新”政策加力扩围实施,金融机构密切跟进支持:中行与汽车厂商、电商平台等开展合作,提供多场景消费补贴优惠、快捷支付大额满减等服务;中信银行与地产商、家装公司等深度合作,推出家装消费贷款服务;建行依托“建行生活”平台,积极承接政府消费补贴发放,截至2月初已累计承发293个城市、近130亿元政府消费补贴资金。

       打好政策组合拳 进一步增强金融支持

  “以旧换新补贴和金融政策相结合,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消费注入源头活水。”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青马认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2025年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金融与财政贴息、减税降费等政策共同发力,打好消费政策组合拳,有助于降低消费成本。

  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2022年末住户消费性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到17.25万亿元,同比增长4.1%,全年增加6755亿元,同比少增7646亿元。截至2024年12月末,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消费性贷款余额21.01万亿元,同比增长6.2%。然而,今年前两个月的数据显示,住户短期贷款呈现下降趋势,因此,提振消费仍需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个人贷款管理办法》,银行业金融机构被鼓励增加个人消费贷款的投放,并应根据风险管理需要合理设定贷款额度、期限和利率。此外,2024年的个人贷款政策放宽了信用贷款条件,提高了贷款额度,同时鼓励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借款人提供更灵活的还款方式和更优惠的利率。同时,要求金融机构增加消费金融供给,加大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老等消费服务行业的信贷投放。

  进一步扩大消费领域的金融供给,首先要拓宽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据车士义介绍,中国人民银行将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以支持消费领域的发展。支持金融机构以消费贷款、汽车贷款为基础资产,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加大汽车贷款、消费贷款投放。

  高质量的消费金融服务正在助力消费市场。专家表示,提振消费要更多发挥政策合力,助力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持续释放消费潜力,促进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为了更精准地对接消费需求,金融机构还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推出定制化金融解决方案。例如,针对年轻消费群体,部分银行推出了集购物、娱乐、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消费金融服务,不仅满足了年轻人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还提升了其消费体验。

  同时,金融机构还加强与政府、企业的合作,共同打造消费生态圈。通过政府引导、金融支持、企业参与的方式,推动消费市场繁荣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机构不仅提供了资金支持,还积极参与消费券发放、消费促进活动等,进一步激发了消费活力。

  此外,金融机构还注重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消费金融服务流程。通过简化贷款申请手续、缩短审批时间、提高放款效率等措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这不仅提升了消费者的满意度,也增强了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力。

  展望未来,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升级和扩大,金融机构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提振消费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通过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加强合作与联动、提升服务质量等措施,金融机构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助力消费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声明: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