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十年来,我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精神,发挥独特优势,加快“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全省各地结合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着力打造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对外交流合作的亮点和品牌,在“海丝”核心区建设中彰显担当作为、发挥示范作用。现推出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服务和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海丝”核心区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海丝”核心区建设成效福州篇
近年来,福州市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制定的“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持续落实“海丝”核心区建设工作任务,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加速升级交通综合枢纽体系,构筑大通道
福州市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面向台湾,毗邻港澳,与东南亚联系紧密,是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港口城市之一。近年来,福州先后启动机场二期扩建、综合枢纽配套、国际深水大港、港口后方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开通了中欧、中老班列等海铁联运,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门户枢纽机场,运营国际航线27条,福州港作为福建省港口重要布局点,开辟了12条“丝路海运”航线,福州海港、空港航线通达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5条高铁、11条高速在这里交汇。福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已形成较为完备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持续提升城市国际化开放水平,打造大平台
出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力争2030年福州成为辐射“海丝”沿线国家的现代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现国际知名度、城市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消费舒适度显著提升。加快建设国际航空城、丝路海港城、国际物流城、中国东南科学城,建成海丝中央法务区福州片区,中印尼“两国双园”项目获国务院批复,并上升为国家级“一带一路”旗舰项目。成功举办金砖国家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21世纪海上合作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员大会、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跨境电商交易会、丝路之路国际电影节、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国际旅游节等活动,发布了《金砖主席国产业合作福州倡议书》,夯实了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互利合作的重要桥梁;全面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累计推出制度创新举措258项,海关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压缩77.55%、93.99%,2022年进出口总额突破3600亿元。
不断强化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发展大产业
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走出去”方面,紧抓RCEP实施契机,鼓励企业前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福州纺织化纤、轻工食品等优势产能加速投资布局成员国市场。2020年至2023年8月,福州市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投资项目68个,中方投资金额13.4亿美元。其中,赴印投资的胜田渔业基地、宏龙瑟兰岛养殖基地、中辰矿业、半溪科技跨境电商产业园等4个项目已开工动建。“引进来”方面,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福州16条重点产业链和六大千亿产业集群建设,以中印尼“两国双园”、自贸区福州片区为抓手,先后举办印尼-福州经贸对接会、中国(福建)-印尼共建“两国双园”暨经贸合作推介会、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对接引进了一批强链补链延链项目。2020年至2023年8月,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福州市投资设立54家外商投资企业,投资金额7.2亿美元。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