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协作“飞地”建设是打破区域限制,解决浙江省内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增强山区26县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要举措。2019年以来,余姚松阳两地秉持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高标准推进建设“消薄飞地”、“产业飞地”两大平台,共同打造“飞地”示范工程,跑出山海协作升级“加速度”。
一、精准合作,“消薄飞地”成为增收新引擎
一是坚持科学谋划,推动“飞地”高效落地。自“消薄飞地”建设启动以来,余姚、松阳两地政府高度重视,立足实际需求,深入开展调研工作,全面摸清松阳县薄弱村数量、消薄投资额度、产业基础等情况,科学谋划“飞地”园区建设目标和任务,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充分依托中意启迪科技城资源优势,在余姚中意启迪科技城共建“消薄飞地”园区,为两地山海协作可持续发展搭建重要产业合作纽带。
二是坚持国企引领,实现收益广泛覆盖。为不断扩大“消薄飞地”影响力和实效性,实现经济薄弱村增收增效。两地政府深入研究,探索制定“消薄飞地”的合作模式,由松阳县田园强村投资有限公司牵头县内48个经济薄弱村,共同出资3100多万元,入股两地“消薄飞地”项目。余姚方每年给予松阳方总投资的10%,作为固定收益回报。截至目前,已累计返利1554.5万元,切实拓宽了48个经济薄弱村增收渠道。
三是坚持项目驱动,构建稳定造血机制。为实现“飞地”双赢驱动,松阳县田园强村投资有限公司与中意启迪科技城创新合作模式,建立厂房委托运营管理机制,由中意启迪科技城全权进行园区招商,依托科技城三大实业平台,重点引进高科技企业项目,适时优化调整入驻产业项目,确保实现长期稳定运行。自合作以来,“消薄飞地”园区长期实现满租,运营进入良性循环。
二、筑巢引凤,“产业飞地”成为协作新高地
一是专班推动,凝聚山海合力。联合成立共建山海协作工作专班,凝聚工作合力,制定两地例会机制,共同协商解决难点问题,统筹推进“产业飞地”建设。在工作专班的高效运作下,2021年7月,双方共同签订共建山海协作“产业飞地”框架协议,在余姚市中意宁波生态园建立规划面积达1500亩的“产业飞地”,并仅用4个月时间启动建设“产业飞地”一期项目,签约和启动速度均位居全省前列。
二是强化合作,助力项目落地。探索推进股份合作组建国有企业管理运营模式,由中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松阳经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成立宁波松意山海协作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具体负责“产业飞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日常招商、运营管理等工作。同时,余姚切实加强土地和人才保障,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土地指标问题,选派挂职干部专门负责“飞地”事宜,进一步夯实“飞地”发展基础。
三是全面招商,实现产业升级。余姚市充分利用中意宁波生态园产业平台,聚焦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飞地”筑巢引凤。目前,园区一期区块项目已交付使用,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年底试生产,累计完成投资1.56亿元。园区二期区块已招引项目8个,其中总投资38亿元的禾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年产20万辆新能源复合材料物流车等3个项目已完成土拍。目前禾美项目已开工,涉及产业用地指标655.5亩。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