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萍乡市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采用“1357”信用工作模式,积极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不断拓展信用惠企便民应用场景,积极激发经营主体新活力,高质量建设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为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标杆城市提供有力支撑。2023年获评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在第五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上,一案例获评全国优秀信用案例。
一、强服务,着力实施信用监管
推行信用承诺助力“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信用承诺制,提高行政效率。在证照申办领域,推行食品经营许可“信用承诺+现场视频”远程审批,实现24小时内极速发证;在项目审批领域,采用“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实现工业用地拿地即开工,交地即交证,企业办事效率提升50%以上。
实施分级分类监管提升监管效能。依托信用萍乡综合运用公共信用评价结果,开展差异化监管,信用监管制度覆盖全市30余个行业领域。市场监管领域全市低风险经营主体“无事不扰率”达到99.78%。在涉税服务方面为诚信纳税人提供简化、快捷办理服务,同时,激励措施从税收服务拓展至项目管理、投融资、进出口、贸易等多个领域。通过与多家金融机构建立“银税互动”、财园信贷通等合作机制,将企业的诚信纳税转化为纾解困境的“真金白银”。截至 2023 年11月,银税互动累计放贷企业5133户,累计贷款金额 49.01亿元,累计贷款余额49.01亿元。
鼓励信用修复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建立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创新实行信用修复告知书与行政处罚决定书“两书同达”,推动各级各部门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同步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累计帮助经营主体完成信用修复142条,重塑企业信用,助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二、拓应用,着力服务实体经济
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支持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湘东区创建全省首批农业园区信用示范典型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示范典型工作成效显著,创设“再贷款+银行+订单+保单”信用贷款融资模式,创新推出配套信贷产品。截至目前,全市“种业订保贷”累计发放金额2743.8万元。“新农贷”产品对守信主体续贷利率比上年度平均下降了95个BP。
建立金融支持民营经济“茶叙日”工作机制。萍乡市各部门围绕助力民营企业纾困解难,采用现场对接、联合调研、行业专场沙龙、超级会客厅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和金融宣讲活动,面对面听取经营主体诉求,着力化解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工作存在的短板,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强化政银企对接,加强金融支撑民营经济发展。
拓展“信易+”应用场景,释放惠民便企“信用红利”。持续深入拓展信用信息应用领域,挖掘信用+应用场景,让守信主体享受“信用红利”,积极拓展“信易游、信易贷、信用园区、信易阅”等应用场景。2023年以来,芦溪县信用工业园77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2.5亿元,同比增长12.2%,真正做到了信用服务于实体经济。
三、强宣传,着力营造诚信氛围
积极开展诚信宣传活动。开展诚信宣传进企业、进校园、进商协会、进园区、进农村、进商户等“六进”活动年均300场次余场次,数万人参加。免费发行《诚信萍乡》期刊5万余册,将《现代征信学》纳入高校选修课。
大力开展选树诚信典型活动。截至目前,萍乡市入选全国道德模范2人,提名奖5人,中国好人97人,江西省道德模范19人,江西好人129人;开展了四届萍乡市诚信行业、诚信单位、诚信经营示范店、诚信示范园区创建活动,数百家诚信企事业单位和商户获此殊荣。
定期发布诚信“红黑榜”。累计发布22期诚信“红黑榜”,涉及企业6117家、个人1961人,均在信用中国(江西萍乡)网站、萍乡日报等主流媒体上公示并在街道社区、广场等公共场所醒目位置进行展示。在全社会营造“知信、守信、用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