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观察

云南省会泽县:创新“1234”举措 深入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清理整治工作

时间:2024-03-07 12:13:30作者:来源:云南省发展改革委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广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动补齐公共环境卫生和城乡环境卫生设施短板,2023年9月,省发展改革委等14个省级部门联文印发《云南省补齐公共卫生环境设施短板 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清理整治工作方案》。为推动相关工作取得实效,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爱卫办组织开展了城乡环境卫生清理整治案例征集活动,遴选出一批工作实、做法优、成效好的典型案例。本期推荐曲靖市会泽县经验做法,供各地学习借鉴。

  会泽县以创建国家卫生县为契机,创新提出“1234”工作举措,强力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清理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锚定“一个目标”,构建高效管理格局。紧紧围绕“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总体目标,着力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调、保障有力”的工作格局。一是完善工作体系。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创卫领导小组,下设“1办8组”;构建“1+5+8+8”组织架构;建立工作调度、会商研判、暗访督查、激励问责“四项机制”。二是压实工作责任。实行网格化包保责任制,48名县处级领导包保到村(社区),71家县直单位部门包保到片区,各街道班子成员、干部职工包保到网格,实现片不漏街、街不漏巷、巷不漏户。三是强化资金保障。针对基础设施薄弱、财政资金紧张等困难,采取“三个一点”办法筹措资金,积极争取资金10.82亿元,带动群众投工投劳、各类主体投资50亿元。

  夯实“两个基础”,凝聚全民创卫共识。在“全员宣传动员、开展健康促进”两项基础性工作上下功夫,全面激发群众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形成了“人人都是创卫者、天天都是创卫日”的浓厚氛围。一是全员宣传发动。坚持“线上与线下”联动、“传统与新兴媒体”结合的方式,多渠道、多视角、全方位开展宣传,最大限度动员群众,完善投诉平台,引导群众共同参与、共同监督创卫工作。组建创卫志愿服务队489支,创建千名退休人员创卫志愿服务团。二是深化健康促进。全领域普及健康卫生知识,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485个,组织开展健康教育讲座527场,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100%。建成健康村社、健康学校、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465家,打造百姓身边“15分钟健身圈”,创建无烟单位221家。

  抓实“三化管理”,树立城市良好形象。坚持硬件提标、软件提质,全面推进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便民化“五化”建设,提升市容市貌,树立城市形象。一是优化空间布局管理。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对会泽古城保护开发等规划设计进行把脉问诊;聘请同济大学一次性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的现代新城;形成城市空间管理体系。二是强化市政设施建设管理。新建市政道路24条,城市道路182公里,“五横十二纵”的道路网络全面形成;对路面升级改造18.98万平方米,修复人行道14条、3.13万平方米,新装和更换路灯1680盏,新建节点公园、口袋公园7个。建设无害化厕所5425座、洗手设施1341座,铺设污水管网13.7千米,增设环卫设施1500余个。三是精细化城市管理。全面实施“街长制”“门前五包责任制”,垃圾密闭收运率达100%。建设智慧交通,科学规划停车位4200个。补植行道树7000余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21%,人均公园绿地14.05平方米。

  突出“四项重点”,提升卫生县品质。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发展路子,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良好城市环境。一是擦亮生态底色。坚持“生态立县”战略,治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768平方公里,深入开展扬尘、尾气、噪音等专项治理,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长期保持在95%以上。强化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和动态跟踪,城乡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二是守牢食品安全底线。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将监管执法贯穿食品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现从田间地头到餐桌无缝隙全程监管。重建和提升改造县城区农贸市场9个。各类食品质量专项检查、快速检测合格率均达99%以上,1700余家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率达100%。三是严把疾病防控关口。常态化开展病媒生物及孳生地集中治理、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消杀,完善公共区域、重点场所“三防”设施,有效降低“四害”密度,以全市综合评分第1名的成绩顺利通过“省级病媒生物防制先进城区”技术评估。四是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效。持续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新建县第二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改扩建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在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区新建11个卫生服务中心(站),全县所有村(社区)均配有标准卫生室,建成农村不超30分钟、县城不超10分钟便民就医圈,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声明: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