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北州坚持把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率先在全省高起点、高标准推进祁连山、青海湖“双国家公园”示范州建设,注重在加强顶层设计、严守生态红线、强化制度支撑、夯实基础能力、深化宣传教育、培育生态产业上下功夫、见实效,倾力构建全省乃至西部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基底,美丽海北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绿水青山成为海北的优势和骄傲。
坚持系统思维,强化顶层设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上走在前头”殷切嘱托,结合海北生灵草木、万水千山脆弱而又重要的州情实际,加强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学习和教育培训,不断明方向、找思路、学方法,为推进“双国家公园”示范州建设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坚持规划引领,梳理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规划,与州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环境保护等规划相衔接,编制完成《海北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各类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州建设总体规划》《海北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州建设总体方案》,从完善自然保护地空间布局、建立自然保护地管理新体制、提升自然保护地管理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方面,确定具体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单位,为全面推进国家公园示范州建设奠定扎实基础。
夯实基础能力,提升保护内涵。紧盯国家重大战略和投资导向,扎实推进投资7亿元的国家公园内基础配套、景观提升、生态修复、生态移民等项目70余项,17处自然保护地得到有效保护,祁连山国家公园8个科普教育基地和29个管护站建成投入使用,1118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群众增收双赢。编制完成《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核心区生态移民搬迁总体方案》,按照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已完成324户常住居民的搬迁协议签订工作,发放补助资金3131万元,首批70户常住居民已完成搬迁。加强局地衔接协调,建立完善国家公园创建协作联系协调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多次围绕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座谈,挂牌成立刚察县、海晏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展局地联合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查处和整顿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初步形成局地融合、分工合理、权责明确、相互支撑的工作体系,为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示范州建设夯实了基础、提供了保障。以河湖长制推进河湖常治,2023年全州332名河湖长、411名河湖管护员共巡河巡湖7.1万余次,发现整治问题20余件。
严守生态红线,加强修复保护。强力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召开专题会议、制定专项方案、组织专门力量一体推进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典型案例暨反馈问题整改工作,16批次25件信访举报案件全部办结。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一体保护,全面加强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21项总投资9.23亿元的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有序推进,全州草场植被盖度达69.2%、森林覆盖率达17.7%,祁连黑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刚察沙柳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工作全面完成,海北州入选省级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突出地区,祁连县被命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双国家公园”面积占全州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的80%。巩固提升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海北段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成果,排查整治草原乱搭乱建419处,完成国土绿化35.9万亩、防沙治沙5.4万亩,有效防治水土流失34.6万亩。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启动全域无垃圾示范州创建工作,牵头沿湟四市州和甘肃、内蒙七市县建立湟水河和黑河保护联盟,全州主要流域控制断面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每年向下游输送源头活水43.82亿立方米。普氏原羚、雪豹、荒漠猫最具代表性的旗舰物种得到有效保护,普氏原羚由最少时的不足300只恢复到3400只以上,青海湖裸鲤达到保护初期的44倍,雪豹数量超过100只,进一步坚定了推进国家公园示范州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深化宣传教育,根植绿色理念。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理念,在严格保护生态的同时,注重加强自然教育和共建共享,推进形成具有海北特色的国家公园文化。持续放大生态自然学校、自然教育课堂等效应,创新开展生态夏令营、生态课堂进校园等活动,丰富自然体验教育产品层,全州20余所中小学设立“自然学校”,全年开展生态教育研学40余期1.2万人。创新将海晏青海湖克土治沙点、刚察仙女湾生态教育点纳入州县党校体验课程,10万余人接受生态教育。湟水源头鹿头碑建成开放,“湟水之源 生态海北”宣传片在央视播出,2023“湟鱼洄游季•再探青海湖”央视直播总观看量达到900万人次,央视微博推出《雪山与青海湖同框可以洗眼睛》总浏览量超过1700万。成功协办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承办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生态文化工作会议、第二届自然观察节和青海省祁连山自然保护地群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宣传推荐等系列活动广泛开展。推进“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全面启动“环保禁塑”行动,保护生态、爱护环境、守护家园的理念植根于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心中。
坚持绿色导向,培育生态产业。持续抓好“五大产业”提质增效,强力推进生态农牧业“九个一”配套工程,全州2322万亩天然草原、199万头只藏羊牦牛通过绿色有机认证,“碧波荡漾青海湖”“祁连山下好牧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加快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建设,青海湖北岸6处特许经营点建成运营,同宝山生态旅游、红色研学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利用国家公园内山水林田湖草生态资源,大力发展露营经济、户外徒步、林下等新型业态,全州露营基地达37家,高质量举办“赛马、徒步、自行车、射箭”四大精品赛事,“祁连归来不看山,刚察归来不看海”美誉远播。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