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解决招投标领域存在的评标专家熟面孔、评标专家资源不足等问题,切实提高评标评审工作质量。榆林市立足工作实际,多维度创新,2021年9月在全省率先推开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4年4月底,累计完成工程项目远程异地评标707个,约占全省总量的33%。
2022年11月,榆林市首例跨省多地分散远程评标项目顺利完成交易,标志着全市远程异地评标进入新发展阶段。不断通过政策引领、技术支撑、服务提升,逐步拓展了三地、四地、五地分散协同远程评标项目7个,评标地点由传统的“1+1”向“1+N”模式转变,多地分散协同远程评标迈向了常态化的轨道,进一步提高评标评审活动的公平性、公正性。
一、强化政策引领,推动远程评标制度化
榆林市不断创新制度规则,出台了《榆林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五十条措施》等系列制度,围绕推动和保障远程异地评标活动统一、规范、有序开展,明确了采用远程异地评标的项目范围,积极探索评审专家信用评价、劳务报酬集中发放、评定分离试点等方面的创新做法,激励鼓励项目单位自主选择远程异地评标方式,为高效开展多地分散远程异地评标活动提供了规范指引。
二、强化服务保障,推动跨区合作常态化
持续完善远程合作机制,成立远程异地评标项目保障专班,积极拓展与省内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沟通对接,扩大“朋友圈”,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目前,榆林市与河南、山东、内蒙古、河北、江苏、青海、省中心、安康、汉中等7省20地市达成远程合作协议,推动更多平台资源和专家资源的互通共享,实现了“多地同评、跨省联评”等远程项目的常态化运行。
三、强化技术支撑,推动行政监管智能化
充分借助陕西省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监管系统,依托交易平台的电子交易系统、视频系统、会议系统、签章系统,全程监控评标过程,实现视频语音同步交互、在线同步评审、报告一键生成、远程电子签章,评审过程中所有资料系统留存,实现全程留痕,可查可溯,提高远程异地评标工作的透明度,营造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
下一步,榆林市将持续推进“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不断提升交易平台服务能力和水平,对标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目标任务,精准发力推动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