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法治

内蒙古:“线上+线下”打造普法新“枫”景

时间:2025-03-04 15:06:12作者:来源:本站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近日,兴安盟司法局工作人员登上“民族团结法治服务直通车”,积极向乘客传授法律知识。

  “民族团结法治服务直通车”是设置在K7595次列车的普法专列,兴安盟司法局“普法小分队”常驻车厢,为群众普及法律知识、解答疑问,切实解决了普法工作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兴安盟司法局创新普法形式,打造了“民族团结法治服务直通车”宣传品牌,此项工作获评全国第二届法治时代创新论坛“2024年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综合)创新案例”荣誉称号。该局构建了法治宣传新体系,通过“线上+线下”双轨并行,开发了兴安盟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和竞答平台,并在微信群中每周发布法治宣传内容。线下则通过普法专车,采取“流动+定点”相结合的方式,广泛传播法律知识。“法治+文化”双向互动,以法治乌兰牧骑为依托,组织开展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较强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让群众参与到法治文化活动中,增强法治意识。“普法+服务”双轮驱动,聚焦群众急愁难盼问题,组织开展了法治讲座活动,采用以案释法、有奖问答等群众易于接受且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授课,有效提升了群众的法治获得感。

  同时,兴安盟司法局着力强化普法队伍建设,成功组建了7支普法讲师团,招募了1800余名普法宣传志愿者,并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法律志愿服务队以及35支法治乌兰牧骑专业队伍,从而形成了专兼结合、力量雄厚的普法队伍。实施了“青少年法治素养培育工程”,成功创建了12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并结合法治夏令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前往参观学习;开展了“春蕾保护行动”“典亮校园法护成长”等专题活动,普法宣传覆盖全盟中小学校,使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全面提质增效。实施“重点人群法治素养培养工程”,开展了农村牧区“学法用法示范户”和“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农村牧区普法覆盖面不断扩大,农牧民法治意识显著提升。

  今年是“八五”普法工作的收官之年,兴安盟司法局将持续探索创新普法形式,让群众在实际应用中收获法律知识,提升法治观念,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为了让法律知识更加贴近群众生活,兴安盟司法局还积极与社区、学校、企业等单位合作,定期开展法治讲座、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群众的法治意识,还提高了他们的法律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声明: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