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西省司法厅印发《山西省2025年“免费法律咨询和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惠民工程”实施方案》,将组织超过3000名法律服务工作者,依托全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点,在原有“免费法律咨询和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惠民工程”基础上,从五大方面深化服务,推出“惠民工程”3.0升级版本。
首先是增加服务群体。在对农民工、农民、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妇女、困难职工、军人军属等开展特殊群体法律援助的基础上增加退役军人,进一步保障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
其次是拓宽援助范围。将请求支付劳务报酬、婚姻家庭纠纷、宅基地纠纷等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范围。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因经济困难申请法律援助的,不受事项范围限制,进一步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再次是加强队伍建设。建立法律服务人员‘优胜劣汰’动态管理机制,实施咨询补贴差异化分级制度,通过‘监管+引导’‘考核+奖励’‘培养+保障’等措施,锻造一支凝聚力强、战斗力高、责任感重的‘惠民工程’服务团队。
然后是强化信息赋能。全面取消各类纸质报表,升级“惠民工程”管理系统,即时分类汇总数据,自动生成日常考核结果。优化资金管理功能,便于用户自助查询年度资金支出详情及法律服务人员补贴发放状况。推动“惠民工程”实现标准化管理、信息化建设、精细化推进。
最后是开展延伸服务。根据咨询数据分类,筛选群众关注度高、需求量大的法律服务,开展针对性普法宣传。将咨询中发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反馈给综治、公安、信访等部门,协助其提前进行风险预判并采取应对措施,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将咨询现场无法解决的法律问题导入法律援助、公证、调解、行政复议等法律服务机构,或甄别移送至公检法、人社、信访、民政等部门进行对接处置,做到联动式服务。
据了解,2019年,山西省司法厅首次组织实施“免费法律咨询便民工程”。2021年将该工程升级为“免费法律咨询和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惠民工程”。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印发的新方案增加了服务群体和内容,升级细化了服务举措,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法律服务的新需求。
该方案的实施,标志着山西省在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通过深化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覆盖面,不仅能够有效保障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还能进一步提升社会整体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同时,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信息赋能等措施的实施,将有力推动法律服务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提升。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还能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的新需求、新期待。
此外,开展延伸服务,将法律咨询服务与普法宣传、风险预判、部门联动等相结合,将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法律服务格局。这不仅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群众的法律问题,还能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