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惊蛰,春雷乍动,万物盎然。我们怎样才能让身体跟春天一起苏醒过来?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主治医师陈舒介绍了几个小窍门。
保健上,春季阳气生发、肝气旺盛,易致郁结或上火,引发头晕、头痛及情绪波动,活泼好动的孩子更需注意。同时,此时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皮肤也可能干燥瘙痒或过敏,甚至引发关节疼痛及风湿性疾病。
锻炼方面,春天养阳,可‘披发缓行,广步于庭’,即早起不贪睡,多到户外散步踏青。
春三月,饮食上以具有保阴潜阳、清肝降火的食物为主。建议多食用芳香食物,如菠菜、葱姜蒜、花生等;并减少酸味,增加甘味,如大枣、山药、米类及胡萝卜,少吃醋和山楂,以滋养脾胃。过于寒冷的食物则会损害体内的少阳相火,不利体内气机升降,冷饮、寒凉水果等少吃。此外,肥甘厚味之品如肥肉、动物内脏、粽子也尽量少食,以免脾胃湿困易产生胃胀、反酸等症状。
春三月,还需注意多补充水分,以防春燥,可适量饮用花茶,不仅能散发冬天积聚在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生发,还能提神醒脑,解除“春困”,并有助于散发体内的郁热。同时,可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如春笋、荠菜、香椿等,既能补充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也可增强人体抵抗力。此外,饮食还需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以免损伤脾胃。
情绪调节方面,春季宜保持情绪舒畅,避免忧郁、愤怒等不良情绪,可以多听些舒缓的音乐,或与亲朋好友聊天散步,以放松心情。良好的情绪有助于肝气疏泄,使身体机能更加协调。同时,保持规律的作息,早睡早起,有助于阳气升发,增强体质。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