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术后镇痛?
术后镇痛指的是手术患者在完成手术后所经历的疼痛症状及其管理措施。由于手术切口和内部组织的损伤,几乎所有手术后的患者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的舒适度,还可能影响他们的康复过程,因此,有效的术后镇痛至关重要。
二、术后镇痛的重要性
术后镇痛不仅关乎患者的舒适度,更是术后恢复的关键环节。首先,疼痛会带来一系列生理反应,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频率增加等,这些反应都会增加心脏负担,影响伤口愈合和免疫功能。其次,疼痛还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焦虑、抑郁、失眠等问题,进一步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最后,如果不及时控制疼痛,还可能导致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的风险增加,从而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康复周期。
三、术后镇痛的方法
1. 药物治疗:通过口服、注射或静脉给药等方式,使用非处方药或处方药来缓解疼痛。常见的口服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局部浸润注射药物有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罗哌卡因等,静脉给药包括吗啡、芬太尼、羟考酮等。还有一些局部麻醉药贴片和凝胶,它们可以贴在或涂在手术部位,持续释放药物,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另外,静脉注射通常用于术后急性疼痛管理,药物可以迅速进入血液循环,快速缓解疼痛。还有一种方式是患者自控镇痛,也就是PCA,其中,硬膜外镇痛、神经阻滞和蛛网膜下腔阻滞是常用的镇痛技术。硬膜外镇痛是通过将局麻药和阿片类药物注入硬膜外腔,来阻断脊神经传导,从而达到镇痛的目的。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减轻术后疼痛,让患者更舒适地度过康复期。神经阻滞则是通过注射局麻药或神经毁损剂至特定神经周围,来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这种方法可以在特定的疼痛区域实现精准的镇痛效果。蛛网膜下腔阻滞则是将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神经根,实现更广泛的镇痛效果。这种技术对于需要大范围镇痛的患者来说,效果非常好。
2. 局部镇痛:通过在手术部位使用冷敷、热敷或外用药物等方法,来直接缓解局部的疼痛。
3. 物理疗法:包括按摩、电刺激等方法,可以通过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或缓解肌肉紧张等方式,来帮助减轻疼痛。
4.心理疗法:心理干预,可以通过访视,问卷调查等方式它们可以帮助缓解疼痛,同时促进身体的康复,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然后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在手术过程中和术后,我们会运用倾听、解释、安慰等技巧给子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帮助他们减轻焦虑和恐惧情绪。同时,我们还会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放松训练,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提高疼痛阈值。这样患者就能更好地应对手术带来的痛苦,加快恢复进程。
四、术后镇痛的管理
有效的术后镇痛管理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医生、护士、药剂师和患者自己。医生需要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法,并定期评估和调整镇痛方案。护士则需要观察患者的疼痛反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患者使用镇痛药物。药剂师需要确保患者获得正确的药物和剂量。患者自己也需要积极参与镇痛管理,及时向医护人员反馈疼痛情况,并按照医嘱使用镇痛药物。
五、术后镇痛的注意事项
1. 镇痛药物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例如恶心、呕吐、便秘等,患者需要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这些症状。可以通过使用止吐药物和调整饮食来预防和缓解。如果出现呼吸抑制症状,我们需要加强呼吸监测,并及时采取措施,如吸氧、使用呼吸兴奋剂等”对于尿潴留,我们可以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促进排尿,必要时采取导尿等措施。皮肤瘙痒则可以通过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抗过敏药物等方式来缓解。希望患者在术后能够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早日康复。
2. 镇痛药物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认知能力和反应速度,因此在使用药物后,患者应避免进行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活动。
3. 如果患者的疼痛持续不减或者加重,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调整镇痛方案。
六、总结
术后镇痛是手术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效的镇痛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降低并发症的风险,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因此,医护人员和患者都需要重视术后镇痛,并积极参与镇痛管理。未来的术后镇痛领域一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科技创新的热土,是对“因人而异,因症施治”理念的生动实践。
石家庄市中医院 麻醉科 马书艳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