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以来,山西省太原市聚焦“菜篮子”安全与推动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有机结合,重点关注市内七大农批市场,它们作为全市农产品市场体系的核心枢纽及全省食品保障的重要集散地,瞄准食用农产品供应链长、销量大、转运快的特点,“三力”齐发全面保障省城群众“菜篮子”安全。
“属地发力”化解难题
太原市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按照分层分级、层级对应原则扎实推进食品安全包保责任制,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做到减负不减责、减负不减效。各县(市、区)通过对属地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便民市场等市场主体深入摸底排查、摸清底数,结合市场主体体量规模、保障范围等将主体分为BCD三级,分别由县、乡、村三级干部包保。包保干部根据每季度的工作安排,以及时令果蔬上市时节、风险等级变化等情况,灵活对包保主体进行督导检查,对市场主体存在的管理问题和销售者的主体责任问题,提出立行立改整改建议。
此外,该市还通过“包保督导+监管检查”协同发力督促主体责任落实,共同营造“太原食安”良好环境。包保干部在督导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或疑难问题,会迅速通过电话或食安督App进行通报,随后由市场监管人员进行深入的核查与处理。同时,市场主体也会定期向包保干部反馈市场食品安全管理状况及快检信息分析结果,为包保干部的督导检查工作提供有力依据。
“主体用力”规范管理
太原市积极强化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监督管理,帮扶督促各农批市场进行全面的提档升级改造,源头防范化解食品安全风险。督促农批市场开办者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对入场销售者开展食品入场查验责任,查验承诺达标合格证或其他质量合格凭证,建立入场货品台账,履行入场销售者登记建档、签订协议、入场查验等职责。
自2023年底,太原市按照统一装修形象、统一建设规范、统一检测标准、统一公示结果的“四统一”要求,实施农批市场新快检室建设及原有食品快检室提档升级改造。全市七大农贸市场先后投入配套资金225万余元,从快检室选址、装修、办公环境建设、设施设备建设、仪器设备配置、检测项目配置、公示系统建设等方面进行标准化、统一化建设。同时将快检室建设成食品安全监管主阵地和普及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升市场经营户食品安全意识的宣传展示阵地。
在不合格产品溯源方面,太原市要求快速检测样品不合格的产品,市场开办者详细记录供应单位、样品名称、数量、检查项目、采样人员、处理方式等信息,根据食用农产品入场质量安全协议,对不合格产品实行自行销毁或者无害化处理,并向属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最大限度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此外,太原市还积极推广食品抽检信息公示码的“一户一码”溯源公示。农批市场通过推进“一户一码”的使用,推动快检信息公示系统的运用,不断提高快检大数据共享、分析和应用。当天抽样检测结束后,检测信息可实时上传到“商户二维码”,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查询快检信息,方便消费者知情、参与和监督食品安全,促进食品经营单位诚信自律,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监管加力”提质增效
太原市发挥市场监管“工具箱”效能,全方位提升食品安全现代化监管能力。2024年以来,太原市建立智能化监管服务平台,研发并推行‘智慧农批’系统,积极推动农批市场采用食品抽检信息公示码‘一户一码’制度,确保其有效实施,实现了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大型商超、学校食堂、集中用餐配送单位等农产品快检信息数据录入共享,构建了覆盖全市的食品快检信息综合服务和共享平台,加速了数据赋能进程,推动了智慧快检与检管结合的现代化食品监管能力的提升。
在农批市场,太原市建立了由市场所在县区市场监管局“专人驻场”制度,在七大农批市场建立“市场监管所工作站”,安排至少2名监管人员驻场值守。驻场监管人员依托日常巡查与指导服务,强化对市场开办者食品安全管理责任的监督落实,指导市场开办单位认真落实快检批次、检验结果及商户信息的公示等工作,针对检测结果不合格的食品,指导市场迅速开展溯源调查并实施无害化处理。
按照食用农产品“来源可溯、质量可控、去向可查”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太原市组织七大农批市场实现“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报告”一证互认通用机制,七个市场之间食用农产品相互流通,实行监测报告互认通用,减少食用农产品重复检测,实现快速入市,提升了经济效能。
在日常监管与专项执法中,太原市建立“检”“监”工作机制。源头上,重点聚焦批发市场,严查违反《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行为,包括不履行职责、不进行食品快检、不公示快检结果、快检操作不规范及出具虚假检测证明等。末端管理上,加强对集中采购食品的学校、托幼机构、机关单位及企业的指导,要求其在采购时向供应商索取承诺达标合格证、产品质量合格凭证或批发市场提供的农产品快检合格证明,以此构建对农批市场的反向监督机制。
太原市还充分利用快检结果,实施分级分类监管。根据食用农产品快检结果的合格率,对市场开办者和入场销售者实施动态的风险等级评定,并根据风险等级调整监管频次和检查内容,实现监管资源的精准配置。对于快检结果连续不合格的市场开办者和入场销售者,加大执法力度,依法进行查处,并公开曝光典型案例,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
同时,太原市还加强了对农批市场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其食品安全意识和业务水平。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线上学习等方式,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快检技术、操作规范等知识,增强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推动其自觉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要求。
此外,太原市还积极推动社会共治,鼓励消费者、媒体、行业协会等社会各界参与食品安全监督。通过设立投诉举报渠道、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邀请媒体监督等方式,拓宽监督渠道,增强监督合力,共同营造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通过“监管加力”提质增效的一系列措施,太原市有效提升了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了省城群众“菜篮子”的安全,为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