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食品

坚决守牢食品安全底线
副标题:——解读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

时间:2025-03-20 16:28:21作者:来源:本站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部署多条政策举措。

  针对食用农产品及食品从种植养殖到生产、贮存、运输、寄递、配送、销售及消费等全链条各环节监管衔接问题,意见提出了8个方面的协同监管措施和机制,涵盖21条具体措施。

  强化肉类产品检验检疫,实施散装液态食品运输准运制度,完善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加强网络订餐一体化监管等……聚焦百姓关切的食品安全问题,意见提出有针对性的创新举措。

  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孙娟娟表示,意见直面当前食品安全治理中被高频曝光的重难点问题,强调了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地方政府的属地责任、监管部门的防控责任与行业部门的主管责任等,抓住了全链条责任这一关键点。

  食品行业多元复杂,涵盖现代化大规模生产的食品加工业、小而散的餐饮企业,以及易受气候、土壤、水资源影响的农产品生产及加工行业,难以单靠一支监管力量解决,也无法仅凭抽检检验等常规监管方式控制风险。

  孙娟娟说,意见明确许可部门要严审、监管部门要督查。特别是针对许可与检查分工不明确的情况,意见强调需在明确责任分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衔接机制。对因制度缺失而出现监管协作难的问题,意见做了补缺要求。

  如针对散装液态食品的运输,意见提出建立实施散装液态食品运输准运制度,制定实行运输准运制度的散装液态食品重点品种目录。对于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食品的安全风险,意见要求商务部要会同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建立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食品负面清单,将明令暂停进口的疫区食品以及因出现重大质量安全风险启动应急处置的食品等列入负面清单并实时调整。

  意见着重指出,生态环境部门在保障食用农产品安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需负责推进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溯源调查与整治工作。教育部门在校园食品安全治理中也要有主体责任意识,加强对学校食品安全相关工作的统筹管理和指导。

  在围绕全链条强调食品安全责任链时,意见基于制度安排提出了通过能力建设、让责任落实到位的具体措施。着眼于全链条中的薄弱环节,突出了食品运输从业人员、网约配送员的能力建设需求,并把赋能责任明确于对应的监管或主管部门,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将掌握食品安全法律知识纳入网约配送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孙娟娟表示,考虑到食品供应链条的复杂性和业态的持续发展,意见所强调的重点问题、关联主体及其对应责任,具有显著的示范引领作用。在责任意识方面,全链条中的其他关联主体也应对号入座,重视食品安全责任。能力建设方面,意见着重提及食品安全检查员制度,强调需加强培训考核,实现统一调配使用,以全面提升专业检查能力。

  国务院食安委专家苏婧说,意见直面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事件,如散装液态食品运输准运制度的建立、校园食品安全协同管理机制的完善等,均针对食品安全事件提出具体举措。通过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务实管用,持续深化改革破解监管难题,更能看到坚决守牢食品安全底线的决心。

  此外,意见还强调了信息化手段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鼓励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实现食品来源可溯、去向可追、风险可控。这不仅有助于监管部门高效精准地实施监管,还能为消费者提供更为透明的食品信息,增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意见还提出,要加强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提升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良好氛围。

  在强化国际合作方面,意见指出,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食品安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跨境食品安全挑战。通过分享经验、交流技术、协同标准,推动构建国际食品安全共治格局,为保障全球食品安全贡献力量。

  总体而言,该意见不仅为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政策指导,还体现了我国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坚决守护食品安全的决心。随着这些政策举措的逐步落地实施,我国食品安全水平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将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

声明: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