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荔枝用药情况应该用哪种检测剂?”“检测结果显示超标了怎么处理?”“样本取样时要注意什么?”……最近,在东莞市横沥镇村头村委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员检测培训现场,面对学员们此起彼伏的踊跃提问,苏青云一一耐心解答,不仅解决了他们的疑惑,还极大地缓解了当地对于农产品检测方面的焦虑。
“80后”苏青云已深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20余载,如今是东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所副所长。去年,他又多了一个新身份——农业科技特派员,负责到东莞各镇街宣传用药知识、开展科普咨询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培训。
“农产品检测并非只有专业人士可以做,通过培训能够让更多人掌握速测技术,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谈及自己的工作,苏青云自豪地说。
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速测技术培训工作
“2024年,我累积到各地开展了12次科学用药、速测技术宣传推广,培训受益者达100多人次。”成为农业科技特派员的第一年,苏青云感觉更加忙碌了,他的身影时常出现在东莞的田间地头和镇街、企业的检测室。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苏青云还记得,去年,有两家东莞荔枝企业专门前来请教荔枝的快速检测技术,在他的指导下,企业建立了专门的检测实验室,能够做好内部质量控制。
农产品质量安全速测技术培训,是苏青云的主要工作。为什么要强调“速测”?他介绍,如今很多农产品需要抽检,质量合格才能上市,等抽检检测完很可能产品都已经卖完了,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升检测效率,更好地守护广大市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这就需要“速测”。
不同农产品检测项目各异,需精准施策。苏青云介绍,传统的检测卡一般只能检测特定的农作物,而且很多农户、涉农企业容易将检测项目搞混,造成检测资源不必要的浪费,检测效果与效率也容易大打折扣。
如何让农产品检测更快速、更简单?苏青云选择从检测工具优化入手。如针对豇豆、芹菜、韭菜、葱等东莞当地重点蔬菜类作物品种,他和团队量身定制了一款“三联速测卡”,一张卡能够检测三种以上的项目,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检测效率和准确度。
苏青云深知农产品检测工作的重要性,为当地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培训,既提升了检测效率,又促使农户在用药上更加谨慎科学,从而助力东莞塑造绿色食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助力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壮大
作为一名农业科技特派员,苏青云今年多了一项“新任务”——把东莞市樟木头镇官仓社区的荔枝产业“搞起来”。
在东莞,荔枝是种植面积最大、产业体系最为完整的作物之一。然而,官仓社区荔枝产业多年未见起色。苏青云介绍,该社区从事荔枝种植的人较少,在荔枝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还不够系统和科学规范,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协助。
苏青云所说的‘协助’,具体指的是为官仓社区引入规模化的荔枝企业。“规模化企业拥有优良的荔枝品种、先进的嫁接技术以及丰富的销售渠道,能够引领官仓社区的荔枝产业蓬勃发展。”他介绍,目前已经引入了相关企业到现场考察,进展还比较顺利。
在苏青云看来,新任务虽然看起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老本行关联不大,但是本质上都是在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升级。“曾经,我的职责仅限于做好检测工作;而今,我不仅需将专业知识普及给更多人,更有幸与当地产业并肩成长。”他说。
苏青云的前半生都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打交道,步入人生的下半场,他依旧不想放慢步伐,而是选择继续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全国农业技术能手1人……近年来,苏青云以老带新,通过业务知识培训、现场操作指导、经验交流分享等形式,培育出越来越多优秀的接班人,不断提升东莞市农产品检测队伍的业务素养、工作能力和基层服务水平。
近年来,广东省聚焦豇豆、水产等重点品种药残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努力护航“舌尖上的安全”。自去年以来,广东发布系列文件,要求狠抓重点问题农产品药残整治,检测品类更多,检测要求愈发严格,对检测工作带来更多考验。例如,2021年以来,全省累计监督抽查农产品生产主体8.5万家、监测样品13.8万个,问题发现率1.53%;查办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执法案件605宗。“未来,我和我的团队将倾注更多心血于速测技术的优化与推广,力求让这项技术惠及更多农户、企业和基层检测机构,从而大幅提升农产品合格率,牢牢守护农产品安全的生命线。”苏青云展望道。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