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艺术投资

古法酿新韵 让非遗技艺从坊间走向市场
副标题: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明港镇新集村

时间:2025-03-20 16:02:28作者:来源:本站

     在信阳市平桥区明港镇新集村,每逢丰收季,1200亩的订单高粱便犹如燃烧的火海。红高粱的丰收,既是大地母亲慷慨的馈赠,也承载着一段绵延百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酿酒技艺的辉煌传承。一棵高粱通向酒的旅程有多远?它可以是“一碾三筛”拌着曲子入地缸发酵28天的历程;可以是窖池发酵,每个轮次发酵不低于60天的行程;也可以是存储地窖10年以上的陈年老酒;还可以是“金风玉露一相逢、千里有缘一线牵”的缘分。

  走进新集村,闻香而至,一座青瓦红墙的老宅前,贺家第5代酿酒师贺建成正弯腰查看窖池中翻涌的酒醅,蒸腾的热气裹挟着高粱的甘甜,氤氲出百年未变的劳作图景。这里,是豫南地区完整保留古法高粱酒酿造技艺的贺家酒坊。

  推开酒坊的木门,5座青砖窖池静卧于地,池壁上深浅不一的酒苔记录着岁月的沉淀。贺家酒坊的酿酒历史可追溯至清朝宣统年间。在机械化酿酒普及的今天,贺家人仍遵循祖训,沿用“小麦土法制曲、地窖发酵、古法蒸馏”的传统工艺,坚持纯粮酿造(如图)。

  “高粱需经‘五蒸八酿七取酒’,每一道工序都刻在祖训里。这一过程是酱香型白酒酿造的核心,其中七次取酒尤为关键,它不仅与原料有关,也与酿造过程紧密相连,确保了酒的口感和香气层次丰富。”贺建成抚摸着祖传的槐木甑桶介绍。从立夏制曲到春分封坛,百余道工序遵循古法:手工精心踩制的“酒曲”,在自然的怀抱中悠然发酵,而蒸煮透彻的高粱,则需在竹匾上缓缓摊晾,静待其“收汗”之时……

  这一技艺于2022年获得平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证。贺建成常说:“酿酒不仅是手艺,更是对祖辈智慧的敬畏。”每一滴晶莹剔透的酒液中,都蕴含着时光的深邃与匠心的执着,那空杯犹存的馥郁香气,无疑是对其卓越品质的最佳诠释。

  记者不禁惊叹,这套源自清朝年间的酿酒体系,完整保留了“秫米酎法”的精髓,从而形成“窖香浓郁,尾净余长”独特风格,专家评价为“色清透明富有层次,曲香窖香浓而不艳,口感饱满厚而不烈”,谓之“曲香窖香最秀雅”。晾堂之中,一排排陶坛静默伫立,其上封泥精心拓印着酿酒当日的天干地支,宛如一道道独特的“时令密码”,默默诉说着贺家酒坊世代相传、始终如一的味觉基因。

  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背后,是传统技艺的生存突围。“老手艺不能冻在博物馆里。”贺建成掀开地窖中的陈酿,琥珀色的酒液映着窗棂透入的微光,“我们正在研发小批量定制酒,让古法酿造对接现代味觉审美”。在新集村“三院七坊”(拙匠书院、民宿院子、艺术家院;拓印坊、豆腐坊、擂坊、酒坊、陶艺雕塑坊、茶艺坊、油坊)的文旅版图中,贺家酒坊作为“七坊”之一,成为游客必打卡的文化体验点。酒坊门口高悬的酒幌、复古的酿酒场景,与拙匠书院、拓印坊等共同构成沉浸式乡村文化空间。游客不仅能亲眼目睹古法酿酒的精湛技艺,还能品鉴到醇厚的高粱酒,仿佛将一抹乡愁轻轻装入瓶中,随身带走。新集村成功地将非遗技艺从坊间推向市场,不仅弘扬了传统文化,更实现了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赢。

  当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保护从抢救性记录转向活态传承,贺家酒坊的故事揭示了一条可行路径——让传统工艺在生产中保护,在使用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这一缕穿越两个世纪依然氤氲的酒香,正酿出文化自信的醉人芬芳。

  贺家酒坊的每一步酿造,都是对时间的尊重与对自然的顺应。在这里,时间不仅仅是流逝,更是沉淀与升华。从一粒粒饱满的高粱到滴滴醇香的美酒,这中间经历了无数次转化与升华,每一次的发酵、每一次的蒸馏,都是对古老技艺的坚守与传承。

  游客们穿梭于酒坊之间,既能感受到那份古朴与宁静,又能体验到现代生活的便捷与舒适。这种古今交融的感觉,让每一个到访者都流连忘返。贺家酒坊,不仅是一个酿酒的地方,更是一个文化的载体,一个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在未来的日子里,贺家酒坊将继续坚守这份古老的技艺,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这份来自百年前的醇厚与甘美。同时,他们也将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声明: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