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光明农发集团建立上海市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围绕打造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种业创新中心和产业集聚区目标,全面强化农作物新品种试验鉴定、展示示范及评价功能,构建集科研试验、技术培训与科普教育于一体的高标准平台。目前具备年承担1000个新品种试验和100个新品种展示能力,可满足国家及上海市农作物品种试验鉴定与示范推广需求,如上海市农科院特用玉米团队培育出的国家审定特用玉米新品种15个。
优化试验体系。2024年,基地成功完成了水稻新品系的鉴定试验、区域试验等一系列评估工作,为长三角地区提供了权威的田间试验数据,有力推动了优质品种的审定进程。基地承担2024—2025年国家、长江中下游联合体、上海市、光明农发集团等15组大小麦试验,250多个大小麦新品系试验鉴定工作,为大小麦新品种试验、鉴定、示范、审定、推广服务,构建起覆盖主粮作物的全链条试验体系。
集聚种质资源。基地设立院士、知名育种家、科研院所、高效品种专区,收集长三角地区院士、科研院所、种子企业等20多个单位研发的100多个水稻新品种,对育成的最新品种进行展示,建设种质资源库,为种业创新提供源头活水。2024年10月,光明农发集团联合长三角地区多家科研院所、种业企业,共同打造“种业芯片”创新平台,并举办了首届长三角种业科技论坛。这一系列举措得到了长三角粳稻新优品种展示大会(2024年9月28日至29日)和第十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分论坛(9月24日至25日)的支持,这些活动展示了长三角区域在种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最新成果和科研人员的积极参与,进一步搭建起了各方合作共赢的桥梁。
创新运营模式。基地精心构建了包括试验示范、展示集聚、技术交流、品种引进及品牌推介在内的五大功能平台,这些平台共同发力,全方位提升了种业创新的综合服务能力。借助试验示范基地平台,成立南京农业大学光明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在人才引进、委培、双向培养、定向培养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积极探索并实践了创新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建立了常态化的学术交流机制,每季度定期举办种业主题沙龙,为产学研深度对接搭建了坚实的桥梁。
创新服务赋能。基地与中小学共建田间课堂,创建农业科普研学路线。面向科研院所开放技术共享平台,使试验示范基地成为技术研究、技术交流、教学实习的摇篮,将基地打造成为科普教育示范区。
未来,光明农发集团将深耕生物育种与数字农业,依托国家级分子育种平台与智慧农业基地,引领现代农业升级,为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光明农发集团还致力于推动种业成果的快速转化与应用。通过建立完善的种业成果转化机制,加速新品种从试验田走向农民田间地头的进程。集团与多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合作,共同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优质品种,提升农民的种植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光明农发集团还注重与国际种业界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参与国际种业论坛、引进国外先进育种技术和品种资源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种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集团也积极推动国内种业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共同推动全球种业的发展与进步。
在推动种业创新与发展的过程中,光明农发集团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服务能力。未来,集团将继续深耕种业领域,为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