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院推窗见景、起步闻香、伸手碰果,让游客在秭归橙园风光中邂逅“诗和远方”,农家美食、乡村陈设透露着浓浓的橙式风情,小小庭院延伸出多种业态……近年来,秭归县依托脐橙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探索出一条以脐橙家庭种植为主、延伸产业为辅、多业态共荣的庭院经济发展格局,实现方寸地变为增收园、旧小院变为后花园,让乡村既有“看头”,又要有“赚头”,既有“面子”,又有“里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一颗脐橙,铺筑庭院经济发展之路
秭归脐橙已有数千年的种植历史,秭归县立足优渥的自然条件,探索利用海拔高差,不断向“原生生态”和“立体空间”要效益,形成了一橙“链”动百业兴的庭院经济发展格局,形成了“千家橙,千里香”的美丽乡村新画卷。一是立足资源禀赋。秭归地处鄂西山区,自古以来盛产柑橘。三峡工程蓄水后形成冬暖、少雾、长日照的独特峡江气候,使我县成为全国柑橘种植最佳适宜区之一,选择柑橘产业为庭院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二是明晰发展方向。以脐橙产业为载体,以市场化、品牌化、标准化为导向,充分利用“庭院+”模式,打造多元化、多业态的产业链,呈现出农文旅、工文旅等产业发展模式,将“方寸地”打造成“聚宝盆”,做好“庭院经济”出圈出彩的文章。三是成就特色产业。全县脐橙种植面积40万亩、社会产能100万吨、综合产值200亿元,涌现出12个脐橙产值亿元村,27个产值5000万元、18个产值1000万元的村,脐橙产业覆盖全县90%的乡镇、80%的村、70%的农户。全县直接从事脐橙种植的家庭达5.9万户,柑橘全产业链覆盖18万人,带动10.5万人就地就业。“橙”风起航,实现“小庭院”创造“大变化”,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和“新引擎”。
二、一方寸地,激活庭院经济创新之路
秭归县以庭院为媒,持续推动“庭院经济”创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让农户家门口的方寸之地不断释放新活力,带动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乡村汇聚,让群众享有发展成果,在家门口吃上“产业饭”。一是坚定发展方向。全县海拔700米以下的农户因势种植不同的柑橘品种,形成“春季伦晚、夏季夏橙、秋季九月红、冬季纽荷尔”一年四季有鲜橙产业格局,成为国内唯一实现“四季产鲜橙”地区,同时盘活土地资源,围绕脐橙发展橙花蜜,小水果等,截至目前,全县培育庭院中蜂养殖5000户,年产橙花蜜2.5万余桶,产值2000万元。发展空心李、白花桃、猕猴桃等小水果4万亩、年产量12万吨,让庭院增“颜”增“值”。二是持续深度赋能。围绕“家”“庭”两字做足文章,创新拓展“庭院经济”增效空间,重点发展庭院休闲旅游、庭院电商经济等多业态“微经济”,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庭院+电商”,今天在树上明天在路上后天在舌尖上,全县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和全省农村寄递物流试点县建设为契机,突破性发展电商产业,形成“果农种得好、物流跟得上、产品卖得好”良性循环。截至目前,全县电商个体户1.3万余家,电商从业人员达6万余人,每年网销脐橙22万余吨,销售额35亿元,1.5万名青年留乡或返乡开展“家庭直播”卖橙。“庭院+文旅”,绘就富民山居新画卷,将屈原文化、红色文化等植入庭院,收集整理屈原文化与脐橙相关的典故、诗词、习俗,高质量举办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国际国内龙舟赛事等活动;以“大思政课”为载体,发布了以“筚路蓝缕启山林”精神为引领的脐橙全链产业促乡村振兴实践教学线路;秭归脐橙“携手”屈原文化走进央视《典籍里的中国》《开讲啦》,“牵手”东航机长,进入盒马鲜生、百果园等销售渠道;建成郭家坝镇烟灯堡村等12个农旅融合基地,入选农业农村部150条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出以农业产业为基础,以旅游休闲为形态,以风土文化为灵魂的秭归样板。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全县每年筹集资金2000万元对从事柑橘、小水果等特色产业种养、加工作坊、营销的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进行特色产业奖补;出台全域旅游专项扶持政策,对新建(改造)特色民宿、农家乐分别给予奖补;出台《全县庭院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引导农户发展庭院经济,首批打造40个庭院经济示范村、1200余户示范户,截至目前,已验收1236户示范户,已兑付资金180.7822万元;加强监测对象产业帮扶,出台监测对象产业奖补政策,鼓励监测对象发展庭院种养产业,让产业帮扶暖到群众“心坎上”,直达群众“心尖上”。
三、一粒细胞,推动庭院经济提质之路
庭院经济发展了农业传统模式,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成为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新渠道。我县在庭院经济发展方面虽然做出了一些探索,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如农户的专业和管理上经验缺乏;庭院打造缺乏专业规划;“三产”融合大有潜力可挖。 下一步,秭归县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用功发力,推动庭院经济迈上新台阶。一是党建引领,培育高素质农民。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以“幸福村落”建设为抓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农村党员队伍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庭院经济发展,同时通过定向培养、开设专班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着力培育乡村本土实用技能人才,不断提高农民发展庭院经济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二是因地制宜,坚持科学规划。按照“生态化、特色化、规范化、市场化、精细化”理念,以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市场运作的方式做好专业规划,帮助农户选择有潜力和前景的产业,推动形成一村一业或多业的庭院经济发展格局。三是产业融合,丰富发展业态。以全县六大特色产业为先导,丰富庭院经济业态。如依托柑橘多品种优势,培育盆景和园艺产业;利用橘皮和枳实,大力开发药用价值;充分挖掘生态资源,打造精品田园和美丽庭院,大力发展农旅融合,促进庭院经济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让“美丽庭院”为增收致富“锦上添花”。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