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昆明市盘龙区将就业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在就业创业工作中精准把脉、定准航向,不断凝聚政策合力、创新工作举措、拓宽就业渠道,全力推动群众增收致富,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助力“幸福盘龙”建设。
“政策加码+平台建设”提升就业“驱动力”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完善促进就业“五大”体系和三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在全区各街道、村(社区)全覆盖铺设人社服务专线。将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就业失业登记、就业援助、小额担保贷款等业务下沉到街道和社区,构建业务向社区延伸、数据向上集中、标准上下贯通的区、街道、社区(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网络体系,使劳动者就近享受便捷优质、均等化的公共就业服务。
针对就业需求广、就业难度大的实际,打出助推就业“线上+线下”“组合拳”。线上搭建“盘龙人社智慧就业客服中心暨就业驿站”多元化服务平台,着力为群众提供文字、电话咨询、业务办理,重新定义“面对面”服务方式,打造“互联网+人社”工作模式,实现就业供需精准匹配;线下在滇源街道建立就业驿站、在茨坝街道德惠小区建立就业超市,及时发布岗位信息、组织招聘会、开展技能培训等,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公共就业服务全覆盖。
“品牌引领+转移就业”铺设就业“快车道”
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和打造国际康养城市目标,秉持“创建一个品牌,带动一方致富”理念,深入分析摸清辖区传统产业、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等情况,以家政、生态蔬菜等企业附着产业链广、带动就业强、极具劳务吸引力等特点,把劳务品牌建设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因地制宜培育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劳务品牌。
当前,以云南省首批劳务品牌“南鑫家政”等为代表的家政企业达30多家,从业人员达2万人以上;省内有机种植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农业企业,有效解决了3000余家农户稳岗就业问题,带动产地2500多人就业增收,成为昆明市乡村振兴、产业带动的典型示范企业。
“针对性+实效性”提速培训“直通车”
针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的问题持续发力,以“群众需求、产业需要、务实管用”为导向,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服务一户、带动一片”作为培训目标,进一步强化订单、定向、定岗培训。
对城乡接合部的龙泉街道、茨坝街道,侧重二、三产业技能培训,大力开展养老护理、家政服务、健康管理等就业市场需求大的工种培训;对乡村旅游、大健康、观光休闲等都市型经济发展已初具规模的双龙街道、松华街道,大力开展农家菜制作、旅游讲解、养老护理等培训;对地处水源区核心区的阿子营街道、滇源街道,重点开展以促进增收为目标的农作物种植加工、特色农产品制作、直播带货等实用技能培训,大力培育“乡村工匠”,让乡村一线的“土专家”“酱人才”“藤技师”等脱颖而出,进而促进创业就业。今年已组织技能培训、创业培训30个班,培训学员1277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31人、农村劳动力90人)。
“电商助力+以赛促学”培养致富“带头人”
盘龙区精准定位电商直播新兴商业模式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策划举办以挖掘和培养乡村直播带货人才为目标的技能大赛,培育一批具有农业产业互联网思维的农村经济发展带头人,链接起人才、平台、产业三个时空,有效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和农民增收渠道,引导和带动更多劳动力实现高质量就业。
下一步,盘龙区将全力抓好就业、技能、社保、人才等帮扶工作,深入挖掘人社帮扶潜力,倾斜支持重点帮扶地区,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强化服务保障,全力推动稳就业、促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