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湖南省平江县宋塅村:谱好党建引领“五部曲” 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时间:2023-12-04 14:40:30作者:来源: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近年来,平江县余坪镇宋塅村在县乡村振兴局驻村帮扶工作队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市委、县委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决策部署,探索“党建+乡村振兴”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促进村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工作主线上发力,创新工作机制,厚植发展优势,集聚新要素,激发新动能,奏响了乡村振兴“五部曲”。

      谱好“地曲”奏响乡村振兴“领航音”该村围绕村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以党建“三化”建设为抓手,整合村部办公资源,配足“硬件”,明确功能设置、规范标识制度、完善基本设施、强化管理使用,建立起新的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功能室,实现“华丽变身”。升级“软件”,实行村干部集中坐班办公和每周双休日轮留值班制度,按照县、镇规范要求公开25项便民代办服务事项,方便群众办事,提升服务水平。每周一组织村“两委”干部召开工作例会,并推出“小黑板”周结制度,每周公示工作任务,相互提醒、接受监督、加强考勤;每月坚持以“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认真开展“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积极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全村党员积极带头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移风易俗宣传等“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活动,较大提升为民办事效能。同时,宋塅村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确保高质量发展党员,近两年来,发展党员2人,吸收入党积极分子3名,均为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

      二、谱好“产业曲”,奏响乡村振兴“富民音”。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该村依托地域资源优势,深化“党建+产业”组织振兴模式,探索了“1+4”发展模式(即党支部+农业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基地+农户),结合村资源禀赋,制定《余坪镇宋塅村2022——2024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对照“规划图”,细化“施工图”,村党组织负责人定期包抓、“两委”干部挂项包推、党员群众共同参与,全力推动村农户致富产业和村集体经济目标任务落地见效。一是以村农业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全力推进农产品全链条发展,打造“生态有机米”有机米创建。结合改厕建立起有机农产品生态微循环链,推动有机稻扩产扩面,形成“合作社+集体经济+基地+农户+销售”经营链条模式,带动全村种植有机稻面积800余亩,不仅促进了村民有效增收,而且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二是以村传统农产品为载体,突出特色项目,打造“一户一业、一户一味、一户一品”创建。围绕村里乡土文化、传统饮食风味、山间田园等,村里提出了大力发展宋塅谷酒、谷雨烟茶、耳朵小薯片、玉带薯粉面条、风味剁辣椒、糖醋外婆姜、土猪腊肉、传统果蔬干菜、豆腐作坊、田园餐厅、山居民宿等小产业,并出台了鼓励发展奖扶政策,当达到一定规模,经验收后,给予每户1000元至3000元奖励;三是以村土地资源为依托,整合政策扶持+乡贤投入,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创建。通过争取县农业农村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支持,引进乡贤农业开发种植公司、与县农业农村局共同投资32万元建设100亩高标准农田,目前已向县申报项目,项目建成后可打造一个集生态种植、科研示范等于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基地,能提供60余个就业岗位,推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谱好“生态曲”,奏响乡村振兴“绿色音”。该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党建引领生态保护,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是坚持“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群众”的工作模式,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依托党员实践活动日、志愿服务日、家庭卫生整理日等载体,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引导党员干部主动亮身份、树榜样、作表率,落实网格化人居环境监管机制,建立了由村、组、屋场三个层级的网格人居环境监管体系,做到管护不留空档,责任不留死角,定期组织全体党员开展家庭卫生评比,党员设岗定责,联系重点农户,不断促进群众思想改变、村域人居环境提升。2023年,共开展环境整治活动35次,签订“门前三包”承诺1000余份,开展入户宣传300余次。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党组织监督机制,推进全覆盖、全方位开展环境整治。村里在每个村民小组聘请了1名党员为监督员,明确监督职责与权力,在他们的监督和参与下,今年共开展专项整治活动4次,配置分类垃圾桶100余个,整治黑臭水体23处,清理垃圾5吨;推动“厕所革命”落实落地,修厕、改厕34座,极大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三是全面落实村级河长制,扎实开展“净美河道”行动,守护一方碧水蓝天。组织村河道保洁员和群众,对村内河沿线的河道垃圾、水面漂浮物等进行了打捞清理和疏通,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尤其在今年夏季防汛期间共发动和组织党员群众110人次,出动挖掘机10台次,清理河道1500米,打捞河道漂浮物、杂草等3吨,疏通淤堵15处。通过持续美化村里人居住环境,不断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开启乡村振兴“美颜模式”。

       四、谱好“文明曲”,奏响乡村振兴“新风音”。为培育文明新风,构建乡村振兴精神文明建设新画卷,该村以基层党建为核心,以村民自治为主体,以民主法治为准绳,以文明德治为基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等内容巧妙融入文明公约、村规民约、家规家训,构建文明新风;依托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活动阵地,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队伍、村民小组长队伍、乡贤队伍、家庭妇女队伍、志愿者队伍等“五支队伍”作用,共建文明村风。2023年,在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深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充实“红马甲、土专家”特色宣讲队伍,组织志愿者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思想教育下村组、好家风好家训传颂、普法与卫生健康知识宣传、移风易俗宣讲、秀美屋场创建培训、读书心得分享会等志愿活动30余次,惠及全村758户村民,丰富了群众精神生活,滋养村民“精气神”,有效引导了让乡村成为文化繁荣的热土和文明建设的家园。

      五、谱好“治理曲”,奏响乡村振兴“和谐音”。该村一是大力实施“党建+网格”治理工作模式。积极鼓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精选党员骨干力量下沉网格强化服务,全村共建立10个网格,由驻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网格长,村“两委”干部、镇办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担任网格小组长,村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担任网格员,构建起“网格长+网格小组长+网格员”管理服务队伍。结合推行基层社会治理“片——组——邻”三长制,“群英断是非”工作法,将村支两委所分工负责的工作纳入网格,创建“网格+代办便民服务”“网格+负责民事调解”等综合治理模式,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常态化防范化解矛盾风险。2023年,共开展法制宣传和政策宣讲15次、调解纠纷20余起,帮助解决留守老人、儿童和妇女生活困难17件,年内未发生村民越级上访的现象。二是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完善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经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今年已召开村务评议会4次,向群众公开村级财务1次,公开村级投资30万元重点项目投资1次,公开村公益岗位、土地征收补偿、山林水库承包等重要事项3次,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乡贤、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弘扬风清气正风尚。认真开展“五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爱心人士”等申报评选活动,通过台下比、定期评,引导民风向上向善向好,共建和谐文明乡村,形成了党建引领、党员带头、政策保障、农户参与共促发展的良好局面,切实激活基层治理“末梢神经”,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方灿平)

声明: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