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近年来,汨罗市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源头治理,创新“双引双带”模式,深入推进“扫干净、摆整齐、栽果树”,全力实现“没有荒田荒地、没有残垣断壁、没有陈规陋习”,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市)、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先进县(市)、全省全域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市)。其中,古培镇课功村坪上仇屋场通过全员发动、统筹谋划、精细实施,因地制宜建成全市首个全屋场覆盖雨污分流项目,畅通“微循环”,做优“微治理”,为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树立了一个创新示范的标杆。
一、基本情况
古培镇课功村坪上仇屋场位于汨罗市主城区以南、友谊河上游、平益高速北侧,规划建设于上世纪60年代,是汨罗第一个实行“村庄化”“田园化”改造的屋场,总面积1.2万平方米,建有连栋房屋11排,居住村民56户320多人,其中党小组1个、党员9名。受当时规划水平影响,屋场连排房屋前后间距有限,无法安装三格式化粪池,群众即使将房前屋后扫干净、摆整齐,生活污水仍只能通过雨水明渠合流排放,一到夏天整个屋场苍蝇乱飞、臭气熏天,人居环境“脏乱差”成为困扰屋场群众的“老大难”问题。由于该屋场位于友谊河上游,每天大量没有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通过雨水明渠直排友谊河,严重影响了友谊河下游水体水质,成为友谊河的主要污染源。市直有关部门和古培镇党委政府多次实地走访,了解群众诉求和实际情况后,决定在该屋场实施雨污分流项目。随后,镇、村、组三级联动,以“财政资金+社会资本+群众自筹”相结合的方式筹措资金105万元,建成全屋场雨污分流系统,有效实现集中收集、统一处理、达标排放,整片屋场厕所污水不见了,排水渠道畅通了,屋场环境干净了,邻里关系和睦了,村民生活环境焕然一新。
二、主要做法
统一思想,凝神聚力。2020年项目谋划设计时,因群众思想不统一,推进阻力大,一度被搁置,甚至近三年无人愿意当组长牵头协调此事。2023年以来,为打通群众“思想关节”,古培镇党委书记刘灿,古培镇二级主任科员、包村干部霍党赠,课功村党总支书记仇雄艳反复协商,决定采取“集中走访”收集情况、“重点走访”选好组长、村民大会集体决策的方式统一群众思想,争取广泛支持。集中走访时,镇村干部逐户上门座谈,边收集问题、了解诉求,边摸清村民家庭情况、社会背景、邻里关系,并听取群众对新组长提名人选的意见;集中走访后,再重点走访屋场在外有影响力的党员干部,发动他们做好亲属工作,选准选好组长。最后,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民主投票选出人品好、敢担责、讲奉献、讲原则的仇昔华老党员担任组长,会上再由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当面和群众讲清人居环境整治的必要性、重要性,正面回应群众的有关诉求,集体协商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通过历时半个月的“两走访”和“屋场会”,最大限度统一了群众思想认识,为项目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因地制宜,务实创新。农村生活污水传统收集处理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将村庄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统一处理;二是建设雨污分流收集管网,采用一体化三格式化粪池处理设施、集中式人工湿地等方式集中处理;三是利用现有边沟和自然沟渠收集生活污水,采用氧化塘、稳定塘等方式分散处理。坪上仇屋场处于城市生活污水管网覆盖范围之外,第一种方式无法实现,加之屋场为集中连排连栋建筑,连排间距狭窄,采用一体化三格式化粪池或自然沟渠收集处理均达不到预期效果。镇村组经过反复研究,决定打破传统方式,利用连排连栋的居住特点,新建联通所有住户的雨污收集管网,再利用屋场东高西低的地势,将收集的生活污水自然引流到屋场西面地势低洼处的集中式人工湿地统一处理,净化后达标排放。此举不仅实现全屋场56户居民生活污水的集中收集、处理、排放全闭环管理,还达到了整体美化屋场人居环境的效果,一举多赢。
多元投入,协力攻坚。经过前期测算,项目总投资约110万元,仅凭镇村两级力量,根本无力承担。面对资金压力,镇村两级不等不靠,主动对接住建、城管、生态环境等部门,通过友谊河水环境源头治理等争取项目支持资金70万元,发动屋场群众投劳筹资6万元,最后差额部分由镇村合力承担。考虑到该项目是首次在屋场实施,群众期待值很高,镇村两级十分重视,精心挑选古培镇大众建筑公司作为项目承建单位,承建方大众建筑公司老板陈超听悉后,立马表示直接让利5万元,并承诺按群众意愿建好民生实事工程,最终整个项目仅花费105万元,镇村实际投入24万元,约占总投资的五分之一,真正做到了“花小钱办大事”。
民生为本,高效推进。按照设计方案,坪上仇屋场雨污分流项目共需铺设污水管道1487米,加盖雨水明沟盖板1284米,建设污水井97座,还需根据群众意愿同步对全屋场自来水管网进行重新铺设。施工过程中,古培镇二级主任科员、包村干部霍党赠,课功村党总支书记仇雄艳和新任组长仇昔华会同项目承建方与村民现场研究、反复协商,多次修改完善施工方案,对不便于机械施工的位置全部采取人工施工,最大限度保护屋场原有道路和群众自建的地坪、菜园。同时,为减少施工对村民生产生活影响,承建方老板陈超一直坚守现场指挥调度,抢抓有利天气,加班加点施工。镇村两级和承建方始终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主动端茶送水,全力支持配合,整个施工过程没有发生一起矛盾冲突和阻工事件,原计划施工周期70天的改造项目仅用45天就保质保量完成。
三、工作启示
群众主体是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典型的民生实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群众主体,关键要让群众树牢主人翁意识,切实把人居环境建设当成自己的事,重视起来,行动起来,把各项工作管起来。项目实施初期,有的群众怕自己多花钱,不愿意改;有的怕挖坏建好的地坪、菜园,要先补偿再改造;有的长年在此生活习惯了,嫌麻烦不想改;有的今天同意改,明天又变卦。面对不同顾虑,镇村两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改进工作方法,重点在发动群众上下功夫,党员干部带头扑下身子做群众工作,一对一上门沟通,想尽一切办法形成思想合力。在治理方案论证阶段就广泛动员村民参与讨论,增强群众的参与感,在具体施工阶段充分照顾群众利益,关注群众对宜居环境的实际需求,从便利群众生产、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出发,及时调整设计方案,并邀请群众现场监督施工,真正做到集体利益为上、群众建议为主、问题解决为重。
改革创新是人居环境整治的出路。农村人居环境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生活习惯问题,应以更好满足村民生活宜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让村民真正感受到,经过整治,生活更便利、居住更舒心,才能更好实现治理目标。2018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重点提出开展厕所粪污治理,即“厕所革命”;2021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针对农村“厕所革命”,再次提出“逐步普及农村卫生厕所、切实提高改厕质量、加强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三点要求。就课功村坪上仇屋场而言,集中连排连栋建设的房屋前后距离不到10米,去除住户前后排水明沟,实际地坪位置仅8米左右,安装一体化三格式化粪池,既影响群众出行,不美观实用,又达不到集中收集处理、统一达标排放的改造要求。面对两难抉择,他们打破传统思维定式,突破已有经验局限,结合屋场房屋集中连排、地势东高西低的特点,因势利导采取建设雨污分流收集管网、集中式人工湿地净化的方式实施“厕所革命”,既彻底解决了屋场污水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理难题,有效提升了友谊河水质,还节约了投入和运维成本,全面美化了人居环境,其开放创新的工作思路值得借鉴推广。
生态文明是人居环境整治的核心。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成色,要靠美丽乡村打底色,要以良好生态为支撑。坪上仇屋场雨污分流项目实施前,各家后院污水随意乱排,夏天臭烘烘、四季乱糟糟,群众因为房前屋后卫生时常发生口角争执,邻里关系一度紧张。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镇村两级注重培养村民人居环境命运共同体意识,宣传推介村规民约,逐一理顺邻里关系,有几户原本矛盾很深的邻居,在镇村干部的协调下,握手言和、化解矛盾,配合施工队伍拆除围墙,还有几户群众积极行动,同步自费打好门前地坪,全组群众还自发筹资修缮屋场公共文化广场,明确庭院内部、房前屋后环境整治责任,倡导全屋场共同搞好净化、绿化、美化,争取创建文明和谐秀美示范屋场。一切都在群众身边潜移默化地改变,生活污水不见了、屋场环境变美了、卫生意识增强了、乡风文明和谐了,群众信心更强、干劲更足,获得感、幸福感油然而生。实践证明,只要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乡村建设,以村规民约营造和谐乡风,以高品质人居环境助推乡村高质量发展,农村就会成为美丽宜居的幸福家园。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