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四川省金堂县探索“五个活化”新模式赋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时间:2023-12-27 15:39:53作者:来源: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近年来,四川省金堂县聚焦建设“山水金堂、和美乡村”,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创新乡村资源、场景、产业、机制、组织“五个活化”,高标准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天府粮仓”、丘区特色三个产业示范片区,有效带动农民就近就业1200余人,促进区域内农民人均增收500余元。
       一、激活资源,实现要素聚集依托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建设契机,聚焦重点区域、关键环节,激活资源要素。一是激活土地资源。聚焦乡村项目建设用地困难,优化乡村新建项目供地,在赵家、竹篙、云合等镇探索废弃厂房用地、集体建设用地等多元供地模式,推动产业发展,累计激活低效、闲置土地40余亩,有力提升土地资源使用效率。二是盘活闲置资产。努力挖掘闲置资产服务经济的潜力,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使用价值,整合镇村闲置办公用房、集体经济用房以及群众闲置农房3000余平方米,用于修建产业科研中心、书记直播厅等发展配套设施,引入科技研发、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实现闲旧资产再利用。三是集合人才资源。持续实施乡村人才“金雁工程”,围绕项目建设引进等30余名专业人才入驻开发文创旅游服务、农创产品等;建成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开展中国农业大学头雁项目、全县党组织书记头雁项目、全县农业技术培训等50余场次,有效激发了区域发展活力。
       二、建活场景,实现价值提升深挖本土文化,植入美学运用,展示金堂和美乡村生活景象和历史文脉乡愁记忆。一是营造乡村文化展示场景。聚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可展现、可感知、可传承,大力实施和美乡村建设行动,打造“蜀葵花广场”“乡村美术馆”“大地魂非遗文化村”“象棋展览馆”等独具金堂文化特色的景观场景10余处,推动金堂优秀传统文化与公共空间和建筑形态相互融合。二是营造乡村生活体验场景。以构建重温传统、回归田园、寻觅乡愁等为核心的乡村体验“沉浸式”慢生活,建设五凤草坪集市、官仓周末农夫集市等乡村体验场景,举办金堂种酒文化节、油橄榄节、农民丰收节等乡村节会20余次,开展柚子、青脆李等水果采摘以及抓螃蟹、捡鸡蛋等乡村生活亲子体验活动20余场次,充分展现金堂宜居宜游的乡村生活状态。三是营造乡村网红消费场景。围绕时下流行的营地火锅、围炉煮茶、星空露营等消费热点,打造乡村咖啡书屋、特色民宿院子、山顶牧场、马车营地等网红消费场景20余处。2022年,金堂龚家山·聚峰谷油橄榄田园综合体入选成都市年度文旅消费新业态示范项目。
       三、做活产业,实现农旅融合建强特色产业,转化生态价值,用活旅游流量,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一是筑强产业发展基础。建强金堂羊肚菌、油橄榄、黑山羊等国家地标农产品产业发展基础,打造羊肚菌交易中心、甲鱼研学中心、油橄榄育苗基地等一批集产品研发、育种、销售为一体的产业服务设施。二是开发特色农创产品。积极探索产业深度融合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全面激发旅游与产业联动叠加新动能,围绕金堂特色农产品开发转龙蜀葵花茶、栖贤梨膏、橄榄酒等衍生农创产品10余个。三是发展乡村特色美食。围绕农产品美“食”、美“境”、美“感”,优化配套服务、增强引流能力、深挖美食文化,大力推动特色农产品在地消费,建成资水河渔歌坊、又新湖畔餐厅等乡村美食场景,开发竹篙甲鱼火锅、又新黑山羊羊肉汤、资水河大闸蟹等特色美食产品。
       四、盘活机制,实现多元共建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企合作,遵循市场化逻辑,推动共建共享。一是建立产业协同联动发展机制。持续推进政府、企业、集体经济、农户等多元主体的产业发展模式,成功探索黑山羊自养、代养、借养等“羊羊得益”产业发展机制,实现黑山羊养殖规模提升。二是创新“集体经济+企业”共营模式。鼓励集体经济通过合约出租、参股保底分红,与社会资本开展合作,推动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经营增收。试点探索云合镇级集团公司+7个村级合作社+联动开发N 个市场板块的“1+7+N”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相关集体经济增收8%以上。三是探索“项目清单+乡村合伙人”合作机制。建立项目清单发布制度,通过引入乡村合伙人,选优配强运营团队,建立闲置资产资源储备库,对外统一包装项目,进行发包和运营。龚家村引入成都昆吾桑梓公司合作,参与“龚家厨房”“龚家六间房”项目建设,红旗村引入乡村合伙人国阳广告,建成柚里咖啡、柚里书院。
       五、用活组织,夯实基层基础坚持党建引领,提升服务水平,促进乡村良序善治,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一是强化基层党建引领。依托示范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带领社会组织和发动群众开展院落治理,在项目建设中持续推动农村高效能治理与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同频共振、互促互进,不断提升全县乡村善治水平。二是促进新老村民融合。开展新村民融村行动,在官仓引入本土社会组织馨园公益廖绍芬等新村民,开展“一老一小”服务,成功引入乡村规划师先桃入驻,参与共享田园、柚里书院的投资及运营,带动乡村农旅产业升级,推动新老村民融合。三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成乡村图书馆、共享运动广场等一批群众喜欢的、常用的服务设施,多点布局休憩凉亭、长椅、书橱等开放空间,增设电商物流、新经济培育等便民服务功能,着力打造以示范项目为核心的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圈。

 

声明: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