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始终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的理念,切实将“保民生”摆在各项工作首位,在农民就业帮扶政策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拓宽就业渠道。
“今年在外打工总收入6万元,这可比以前收入高多喽……”日前,福贡县子里甲乡金秀谷村村民恒四坡,因为儿子要娶媳妇,提前从浙江回到了村里,跟老乡一见面他总会炫耀一下自己在外务工的收入情况。“如果不是党委、政府的宣传、引导,我还真不知道到外面务工会有这么高的收入。”
恒四坡是金秀谷村地地道道的农民,既要赡养年迈的父母,又要供两个孩子上学读书,日子并不富裕。2023年年初,在就业小分队的动员下,恒四坡便跟村里的其他群众一起踏上了开往浙江省义乌市就业的客车。
恒四坡陪小儿子看绘本
“党委、政府真的太贴心了,不仅免费把我们送到务工地点,还在那里设置了劳务服务工作站,开展后续的稳岗就业、调岗转岗等工作。”恒四坡到达浙江义乌后,在劳务服务工作站的帮助下,他选择了在义乌市大千食品有限公司工作,每个月收入6000元左右。
恒四坡告诉记者,除了工资收入以外,按照脱贫人口省外务工奖励政策,他还得到了1500元上海东西部劳务协作生活补助,1000元跨省一次性交通补助以及工资10%的劳务补助。
福贡县除积极引导群众到省外务工之外,针对因各种原因无法外出务工的就业群体,通过建设帮扶车间,吸纳他们就近就地就业。
福贡县邓余假发钩织店就是帮扶车间吸纳就业的典型企业之一。福贡县邓余假发钩织店成立于2020年12月,属于居家式加工帮扶车间,通过集中培训、集中学习、居家式加工,成批回购的形式带动无法外出的搬迁群众、农村劳动力妇女和其他就业困难群众就近就地就业。目前,吸纳员工就业200余人,2023年1月至9月累计发放工资102万元。
福贡县邓余假发钩织店负责人耶爱兰教授新员工钩织假发
“为了支持我们企业发展,只要有脱贫户员工工资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水平,党委、政府就会给我们相应的吸纳就业奖补。”福贡县邓余假发钩织店负责人耶爱兰说。
就在部分新员工在店里学习钩织技术时,居住在泽福社区的万进珍正在家里全神贯注、动作娴熟地钩织假发。“假发的款式不一样,收入也不一样,有120元一顶的,有140元一顶的。”因为两个孩子还小,再加上公公婆婆年龄大需要人照顾,万进珍无法外出务工,所以她选择在家门口的帮扶车间就业,增加收入。“我现在月平均收入大概在3500元,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真是一举两得。”
内抓动员、外抓服务,2023年,福贡县以精准摸清就业底数、对接岗位信息、开展技能培训以及服务保障为抓手,通过劳务输出转移、就近就地转移、技能培训提升、帮扶车间帮扶、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等举措开展就业帮扶工作,福贡县农村劳动力5.7万人,实现转移就业4.9万人,转移就业率达85.96%。
“今后,福贡县将继续把促进农民增收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抓紧、抓好,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就业收入和就业稳定性,推动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新突破,为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强保障。”福贡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