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孙吴县坚持“四措”并举,一手抓整屯搬迁,一手抓调产就业,走出了一条“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发展好”的宅基地换产业新路子,推动美丽乡村和谐发展,群众幸福指数直线飙升。从2016年开始,建设完成8个村屯,有763户村民进行了整体搬迁,其中帮扶户158户,现在11个村屯帮扶对象306人,年人均纯收入1.66万元以上,实现了长期可持续脱贫致富。
坚持政府引导全县强力实施宅基地换产业工作,实现了搬迁群众有拆迁、租地和务工收入,村集体有出租建设用地和帮扶产业固定资产收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规模性经营收入,实现现代农业农村发展与生态保护多赢。县委县政府成立深山区小型村屯宅基地换产业专项推进组,科学谋划推进工作。实施房屋货币化补贴,拆除房屋后,到指定村屯建设房屋的,政府补贴2万元,不建设则补贴1万元;并给予建房补贴每平方米500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占地面积补偿在6元/平方米左右,附属设施增加补偿。腾出村级建设用地49.5万平方米,向县城搬迁村民219户,向中心村搬迁村民13户,极大改善了实施异地搬迁群众的宜居环境。
坚持合作社推动组织有规模、有实力的农业企业、现代农机合作社等,强力实施集团化扩张和支持西部落后山区帮扶工程。投入拆迁资金675万元,每户平均获得资金3万元。实施搬迁的11个村屯,把3.3万亩耕地整体流转给县哈屯天马、丰鑫种植、鸿松麻业等合作社,每亩耕地年租金比市场价高出34元,拉动群众年均增收85万元,户年均增收1209元。帮扶劳动力24名,就地进入合作社务工或进城务工经商,实现人年均增加收入1.2万元。
坚持政策支撑整合帮扶资金,支持搬迁村屯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建设,支撑相关村集体实现有租金或分红收入。投入帮扶产业资金3000余万元,发展光伏发电、汉麻、安格斯牛、生猪、三花鹅等帮扶项目。村集体每年提取分红收益38.6万元,直接用于村级帮扶事业发展,有效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宅基地以外的村级建设用地21万平方米,租赁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实现年均收益21万元。每个搬迁村屯年均增加收入5.4万元。
坚持党员服务组织相关县乡村干部,坚持把宅基地换产业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来抓,由党员干部牵头,构建完善了“一套班子服务、一站式审批、一个窗口收费”的服务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宅基地换产业提档升级。全县6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小型村屯已经完成投资近8000余万元,年均实现培育产业增收1500余万元。哈屯天马种植合作社在红旗乡建设村完成投资3980万元,租赁耕地7800亩,建成了年加工能力3500吨的汉麻加工厂、1600头安格斯牛生产基地,实现年均纯收入430万元。鸿松汉麻公司,完成投资1000万元,在清溪乡利民屯建成汉麻生产线4条,在腰屯乡规模种植汉麻6000亩,年均实现纯收入360余万元等。“我们建设村通过宅基地换产业,全村群众拆除了泥草房,住上了砖瓦房和楼房,发展了食品大豆、汉麻、安格斯牛、青贮玉米等高效农业产业,村集体和农户收入提高了,生产生活环境好了,我们心里越来越敞亮,越干越有奔头,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红旗乡乡长郭兴说。实施施宅基地换产业,仅靠农村农民力量还不够,还需大量现代资源要素投入农业农村建设。全县将继续组织弱小村干部群众,强化自力更生推动发展,同时县级财政采取直接出资补贴、依托项目改善搬迁村屯基础设施和发展帮扶产业,搬迁村屯项目优先支持农业企业或合作社发展的模式,为实施宅基地换产业工作提供资金活水。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