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家里都是买大米吃,今年街道在我们打炭居民小组推广了旱地水稻种植技术,我家试种了一亩多地,打到的谷子有十几袋,收成还不错。”提及青枣树下套种旱稻,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红河街道桥头社区打炭居民小组村民刀志珍高兴地说道。
每年8月中旬旱稻收割期结束后,青枣也进入结果期,青枣树下套种旱稻模式实现“一块土地两份收入”。今年2月初至3月中旬,红河街道积极动员村民在青枣树下套种旱稻。怎么栽种、怎么管理、会不会对青枣产量造成影响?刚开始时,村民有顾虑,种植积极性不高。
为了打消村民们的顾虑,政府不仅补助农户优质杂交水稻“宜香优2115”种子、除草剂等物资,街道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病虫害防治、规范化管理的技术培训,指导农户做好中耕、除草、培土、施肥、水浆管理等工作,确保每一块田都能种好、收获好。
打炭居民小组组长白军荣说:“旱稻用水少、好管理,之前我还担心影响到青枣的产量。但是今年种下来看,青枣现在已经正常开花挂果了,我也放心了,明年种旱稻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多。”
近年来,红河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结合辖区内各小组实际积极探索,带领群众一起探索生态美与产业绿相融合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在提高土地使用价值的同时,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有效提高农户收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