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主题教育以来,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紧盯促进脱贫人口和农村居民持续增收中心任务,扎实抓好就业这个最大民生工程,健全“内外联动+双向稳岗”农村劳动力就业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就业。
县外转移,推动“异地生花”
加强对接,建立协作型长效机制。组建工作专班到全国各地的劳务输出基地和用工企业考察,选择用工多、条件好、待遇有保障的企业进行洽谈合作,积极搭建劳务协作平台,为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提供多样化选择。同时,整合乡镇、村(社区)、村民小组、驻村干部、就业信息员五支力量,“面对面”宣传动员,引导农村劳动力向省外转移,提高就业质量。2023年,全县实现省外转移就业11.19万人,占就业人数的61%,省外务工人员占比排名全省前列。
集中输送,保障组织化转移程度。依托内联外通的交通条件,大力组织“务工专列”“务工专车”进行“点对点”“一站式”输出。在全省探索实施“重点企业+劳务合作社(人力资源公司)+劳动力”输出模式,由村级劳务合作社同人力资源公司牵头,根据企业用工需求组织农村劳动力向企业进行“点对点”输送。2023年,向省外有序集中输出3.2万人,组织化程度达57%,实现转移就业18.3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87.37%,务工收入52.92亿元,就业人数较去年增加3150人,务工收入同比增加1.24亿元。
县内就业,鼓励“就地开花”
打造优势,提高就业能力。实施“人人持证、技能致富”专项行动,坚持“培训跟着企业需求走,内容围绕岗位技能转”,采取“培训+就业”的模式,实施订单式定向培训,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猕猴桃、方竹、养猪养牛等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条件的农村群众,进行网络创业、电子商务营销培训。截至目前,通过“培训+上岗”“孵化式”“师带徒”等多种模式培训,全县实现5055名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庙沟镇协同威信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专项行动暨中式烹调师培训 图源:庙沟镇党委
培养能人,打响产业品牌。依托县域红色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利用“扎西会议”红色名片,注重培养“扎西建筑工”“扎西纺织工”“扎西宣讲员”等本土能人。同时,通过乡村工匠培育工程,挖掘县内乡村手工艺人才资源,组织认定一批乡村巧匠,鼓励其结合实际创办企业、领办特色产业。强化对品牌从业人员的培训,以培训强技能,以技能促品牌,以品牌促效应,带动更多的农村群众就近就业。目前已经认定芦笙制作、蜡染刺绣、竹编藤椅等方面工匠100余人。
开发岗位,提高就业质量。积极对接县内重大工程、农特产业发展、工业园区建设等项目,鼓励县内工程项目提供岗位吸纳就业。积极推动发展当地专业合作社、特色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农村电商和小型创业项目,鼓励村民加入,实现本土就业。积极推动发展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服务等产业,拓展低收入群体就业空间。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对低收入群体中年龄偏大、身体较弱、体力较差的困难人员,实施兜底保障就业工作。通过多渠道岗位开发,共实现5.76万名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
双向稳岗,实现“锦上添花”
建立县外、县内双向联动稳岗服务机制,保障务工人员稳定就业,增加有效工作时长。县外,充分发挥驻外工作站作用,在就业咨询、法律宣传、劳动维权、转岗调岗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让务工人员安心工作。县内,组建老红军志愿服务队、乡风文明先锋队、“代理妈妈”志愿服务队,进行走访慰问、宣讲政策、对困难家庭给予关心帮助等,解决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通过一系列的稳岗服务措施,为实现全年人均就业时长9.51个月以上打下坚实基础。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