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大山乡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重要作用,通过党建引领,积极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推动人居环境好起来、农民生活富起来、乡风民风美起来,让文明成为大山乡的发展底色。
坚持生态优先,盎然绿意“迈”进村庄
大山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对自家房前屋后进行整治提升,不断提高群众对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街道亮化、庭院美化等工作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让村庄“面子”更靓、“里子”更实。
同时,通过各类文明实践活动,激发群众自治活力,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在全面推广“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还权于民、还利于民、还信于民”的“三问三还”机制基础上,建立“党组织+党员+群众”共谋共建机制,完成8个行政村57个自然村绿美规划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的持续深入,为灰叶猴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目前,大山乡辖区内共活动着4个猴群,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印支灰叶猴约70只。
聚焦产业振兴,传统产业“迸”发活力
立足资源禀赋,聚焦产业发展,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推动传统产业“迸”发活力。将志愿服务贯穿生产全过程,助力产业发展,有效推进夏秋粮种植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认真做好全乡6万亩挂果核桃、4.6万亩坚果管护工作,种植林下魔芋336.4亩、林下万寿菊712亩,建成下湾新村仓库饲草加工厂并投入运营。
完成大山村肉牛养殖场二期建设,示范养殖肉牛50头,安装公共服务场所分布式屋顶光伏3950.24千瓦、农户分布式屋顶光伏144户。持续推动甘蔗种植,完成“坡改梯”1600亩,甘蔗新植1100亩,抓牢产业振兴主线。
倡导移风易俗,文明乡风“吹”入人心
为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听取民意、汇集民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文明理念、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传统美德、提升人居环境、清廉村居的具体要求纳入村规民约,进一步修订完善群众认可度高、具有较强约束力的村规民约。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健全群众自治组织,明确婚丧事宜办理流程、宴席标准和奖惩办法,推动群众自觉文明操办。
同时,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讲习所等阵地的宣教功能,将民族团结融入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形成民族文化共学矩阵,为各族村民提供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共画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