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南江县抢抓浙川东西部协作机遇,充分学习借鉴东阳市寀卢村“5G共享田园”经验,通过搭建“南江金银花数字农业云平台”,延长产业链条,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走出了一条山区现代农业新路子。2023年,全县种植金银花19万亩,年产量稳定在5000吨以上,带动3.8万户群众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
突出“三大关键”,产业规模突破发展。突出种业攻关。先后与浙江农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和四川省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成立金银花院士(专家)工作站,成功选育出川银花第一个省级优良品种“南银一号”,并建成金银花科研基地800亩、金银花三圃园480亩,年出圃优质种苗500万株以上。通过种苗繁育、种植示范、效益对比,示范带动全县推进品种更换,“南银一号”良种覆盖率达100%。突出基地提质。坚持“152”发展思路,围绕“黄羊-粪(沼)-银花”种养循环发展模式,按照以点成线、连线扩面,以兴马镇、大河镇、公山镇为重点,打造卫星村、芭蕉溪村、桅杆村、庙坪村等金银花特色产业村22个,建成南江金银花连片规模化基地3.5万亩,GAP示范基地8000亩、水肥一体及“五良”配套基地面2500亩,适度规模化经营率达87%。突出平台驱动。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重点,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300万元,建成首个“南江金银花数字农业云平台”,利用大数据优势,实时监测气象数据、土壤情况、植株生长情况,为金银花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控、田间管理等提供最优解决方案,实现金银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病虫防控绿色化,基地可年节水50%,肥料利用率提高20%,人工节省90%,收益提高10%。
聚焦“三化共兴”,产业加工提质增效。聚焦银花饮品化。立足县域金银花、大叶茶资源优势,深化与省农科院、省茶科所等院所合作,深度开展金银花、大叶茶基础研究和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创新将金银花花蕾和花叶与南江大叶茶有机结合,成功开发出金银花绿茶、红茶、朵花茶、混合花茶等银花饮品10余种,建成茶花生产线6条,年加工茶花500余吨,实现银花、茶叶产业效益1+1大于2。聚焦银花药用化。充分利用南江金银花绿原酸含量高、药用价值好、市场需求量大等特点,依托东西部协作帮扶政策,先后建成县级金银花交易中心1处,镇级收购综合市场15个,村级收购点120个,冷链仓储50余处,不断加大产地初加工设备改造升级、改进工艺,建成绿原酸提取生产线1条,药花、叶片精深加工生产线44条,实现绿原酸年提取量1000余吨,年加工优质药花、叶片7000余吨。聚焦银花食用化。充分挖掘南江金银花色碧、味甘(微回甜)、口感良好、汤色靓丽、花形秀美等潜在经济价值,开展“金银药膳”美食评选体验活动,组织地方名厨制作一批以金银花为原料的药膳美食,并通过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的方式,评选出“金银花焖黄羊”“金银花煎饼”“香拌金银花”“芙蓉金银花丝”等十大金银花药膳美食,不断拓宽“药食同源”新赛道。
紧盯“三个环节”,产业链条蝶变升级。紧盯品牌培树。借助东西部协作平台,实施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双创行动,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主题公园、卫星村乡村旅游公园,推出“百里花乡游”“国园健康走”等2条精品旅游线路,开发金银花系列旅游产品4个,2022年南江金银花获得第八届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公用品牌价值达22.45亿元。紧盯订单销售。建立“企业+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订单营销机制,全县50家金银花加工企业与120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签订金银花鲜花保低价收购订单,与王老吉、民旺、好医生等10余家企业签订销售订单2000吨。2023年金银花产业重点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增加42万元,带动集体经济平均增长11%。紧盯市场拓展。建立健全现代商贸和营销网络体系,扩大产品种类,支持推动在东阳、成都、西安、重庆等地发展金银花销售实体店,充分运用京东、天猫、抖音、农村电商等平台,建立网销店,切实利用东阳中国横店影视节、中国农民丰收节东阳分会场等开展产品展示、销售。开设线下销售专柜120余家,建立网络旗舰店、直营店35家,开展东西部协作产品展销会7次、直播带货100余次。
强化“三项举措”,产业效益不断提升。强化政策激励。出台《南江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激励扶持办法》《南江金银花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东西部协作每年预算不少于300万元,对种苗、土地流转、日常管护等方面进行奖补。2021年以来,先后兑现奖补资金5400万元,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994万元,管护提升金银花4.97万亩,有效促进全县金银花产业提质增效。强化科技支撑。投入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建成金银花科创中心、数字育苗大棚、金银花科技展览馆、金银花博览馆各1座,并组建30余人金银花专家服务团,落实“一场一专家”技术服务。组织农民、种植大户开展技术培训112次、培育技术明白人3000余人、现场技术指导200余次、在线答疑500余人次。强化联农带农。依托东西部协作“企业+产业”结对帮扶机制,培育年销售额3000万以上的龙头企业4家,专业合作社117家,种植大户300余户。构建“营销公司+集体经济组织+业主+农户”发展体系,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合作等方式,提升“造血”功能,带动和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实现产业链互补、共赢发展的格局。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