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云南省德宏芒市:蓝莓产业促农增收

时间:2024-01-18 15:50:23作者: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近年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依托热区资源,聚力特色兴农,全链条打造以蓝莓产业为代表的特色现代农业。2022至2023年产季,蓝莓产量达2567吨,产值达2.05亿元,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发展、集体受益的良好成效。

立足资源优势,选准新兴产业

  示范化种植选准新产业。芒市地处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19.6℃,热区资源丰富,气候优势明显,适宜农作物和经济林果生长。但也存在农业产业小、散、弱,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市场知名度不高等问题。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芒市选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价格优势明显的蓝莓作为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并于2020年成功引进行业领域领先的佳沃集团公司落地芒市,率先在遮放镇示范种植蓝莓2000余亩。

  规模化发展推广新产业。示范种植初见成效后,按照以点带面、连片种植、规模发展的思路,将蓝莓产业发展与国土资源综合利用有效结合起来,实现沙滩地、鱼塘、丘陵地、荒山荒坡等低产田变高效田、小田块变大田块。目前,已在遮放镇、西山乡、风平镇、轩岗乡建成标准化连片基地4187亩。

  组织化推动稳定新产业。为保证蓝莓产业稳步健康发展,组建了由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林草局等部门组成的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帮助企业解决项目推进面临的问题。

强化科技支撑,助力提质增效

  采用高新种植技术。佳沃集团公司根据芒市的土壤、气候、光热、湿度等地域特点,精心选择和培育蓝莓品种,推动蓝莓产业绿色、有机、高效发展,实现化肥和农药等污染零排放。

  实施精细管理模式。根据蓝莓生长习性,引入高效农业设施,采取精细化管理方式,有效保证蓝莓的鲜美品质。成熟的蓝莓果实单颗重量可达6克左右,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地。

培育专业工人,选强务工队伍

  建立机制稳就业。政府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每户土地流转户1名产业工人的培育计划,发动有劳动力的土地流转户应培尽培、应用尽用、应留尽留。

  灵活多岗稳就业。企业充分考虑土地流转户家庭劳动力文化程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因素,结合生产流程设定技术工、管理工、采摘工、除草工、修剪工等不同岗位,实现一户土地流转户“一家多岗”“多人多岗”。

  技能培训稳就业。因人、因岗、因时累计分类开展岗前培训7万余人次,帮助群众提高种植管理技能,实现土地流转户劳动力从传统式、粗放式田耕劳作向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转变。

多重利益联结,促农稳定增收

  土地流转增收益。综合考量土地价值、潜在增值空间、企业自身发展和农民增收需要等实际情况,明确土地流转价格、时限,前5年以每亩2700元/年的价格支付租金,之后每5年增长5%,实现企业产业效益与土地租赁收入成正比增长。

  就地务工增收益。采摘新手前3日按每日100元支付保底工资,熟练工按每公斤5.5元的标准支付采摘工劳务工资。同时,以每公斤0.5元支付村集体劳务费,按亩产果量1.5吨测算,每亩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750元。村党总支领办的劳动力转移服务协会与企业密切协作,公司以每人每天10元的标准支付劳务介绍费作为村集体收入,2023年累计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5.53万元。

  实施奖补增收益。村党总支利用闲置的房产等统一为务工人员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用工范围覆盖周边县(市)、乡镇和村。每到蓝莓采摘季,由企业专门建立出勤考核奖励机制,对本地土地流转户累计采摘天数达到120天的,每人奖励2000元,有效激发群众投工投产热情。

声明: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