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围绕市委“1377”工作思路,通过打好转移、培训、创业、政策、兜底“五张牌”,千方百计让脱贫群众端稳端牢“饭碗”,走出了一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幸福之路”。
打好“转移牌”,助力农户就业稳增收。注重用好驻深圳、东莞农民工服务站,主动对接用工企业39家、人力资源机构29家,协调用工用人问题,同时成立3个稳岗工作组,做好留岗劝导、转岗推荐等工作,让外出务工者留在企业、稳在当地;组建“红色就业管家”服务队13支,全覆盖开展返乡人员监测,摸清外出务工人员“底账”;探索“基层党组织+人力资源公司+劳务经纪人”市场化“红色劳务”模式,织密市、乡、村三级联动“就业网”,通过线上发布招聘信息、线下举行专项招聘会的方式,畅通群众务工渠道。2023年,全市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13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20308人。
图源:“弥勒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
打好“培训牌”,提高劳动技能增素质。结合弥勒市实际,组织开展“送技下乡”活动,将烹饪、种植等群众感兴趣的31个常用培训工种“搬”到相对集中的地点开展免费技能培训;按照“培训对象各有侧重、培训资源相互补充、培训内容各具特色”的原则,统筹整合有关职能部门,组织“菜单式”培训,确保脱贫劳动力经过培训后至少掌握1项劳动技能。2023年,全市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975人次,其中,农村劳动力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447人次,累计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327人次。
图源:“弥勒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
打好“创业牌”,全面精准发力保民生。对于有贷款意愿的群众,联合承贷金融机构的信贷员一同调查,简化贷款程序,缩短审核时间,给予最高2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解决创业过程中融资难的问题;针对困难群体,认真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项招聘活动,为企业招聘者和求职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政策咨询、用工信息等服务;立足“提升技能,充分就业”的目标,聘请定点培训机构到乡镇进行培训,全面提升创业整体水平。2023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572.5万元,扶持450人成功创业;线下举办招聘会18场,提供岗位18467个,初步达成用工意向5100余人;全市共开展创业培训15期,培训人数共计436人次。
图源:“弥勒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
打好“政策牌”,全力稳岗拓岗促就业。对2023年外出务工,且稳定就业满3个月的脱贫劳动力给予外出务工奖补。目前,全市共审核发放脱贫人口一次性外出务工交通补助276.54万元,惠及4609人。持续发挥就业帮扶车间载体作用,按照每吸纳1名本市户籍脱贫劳动力就业,一次性给予就业扶贫车间脱贫劳动力工资额15%的奖补。2023年,全市认定就业帮扶车间24个,共吸纳121名脱贫劳动力就业,累计发放补贴161.7万元。稳定乡村公益性岗位数量,提高公益性岗位工资标准,确保脱贫劳动力收入稳中有增。2023年,全市共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898名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发放补贴790万元。
图源:“弥勒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
打好“兜底牌”,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加强与乡村振兴、民政、残联、税务等部门的协作,核准全市代缴人员名单,落实好社保兜底工作,确保困难群体应保尽保、应代尽代;积极推广互联网认证渠道,针对腿脚不便、卧病在床等群体,组织市、乡镇两级“社保服务先锋队”开展上门认证服务;认真组织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工作,按时足额发放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2023年,全市共为12659名低保对象、特困群体、残疾人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共计159.55万元;累计发放养老保险金12478.86万元惠及833648人次,发放重度残疾人养老补助金86.68万元惠及5754人次,发放4050人丧葬补助金557.95万元、3083人一次性个人账户资金266.53万元。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