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平湖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大食物观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广应用生态高效养殖模式技术,持续推进全域健康养殖,加快转变水产养殖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满足人民对优质水产品和优美水域生态环境需求,努力实现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35万亩,实现水产品总产量2.24万吨,渔业产值3.87亿元。
一、注重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兴渔。
一是发展名特优养殖。积极引进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等附加值高、适销对路的名特优品种,并通过培育扶持,发展成为特色优势养殖品种,受到广大养殖户欢迎和市场认可,名特优养殖占比81%,亩均增收千元以上。二是加快集群发展。立足产业优势,以淡水虾为主导品种,强化政策支持,优化资源配置,着力培育区域特色农业,成功创建嘉兴市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各1个。三是提高产业化水平。鼓励发展水产加工业,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2023年新建虾类产品加工生产线2条,新增产能1200吨、新增产值4000余万元。建立健全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构建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复合型经营模式,辐射带动本地及周边地区农户500余户,带动养殖面积近2万亩。
二、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兴渔。
一是严格落实水域滩涂规划。率先编制发布《县域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落实分类管控措施,高标准完成禁限养区水产养殖整治,严格限制高排放品种养殖,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二是全域治理养殖尾水。率先完成养殖尾水全域治理,探索建立渔业健康养殖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巩固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创建成果。经处理后的养殖尾水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去除率分别达21.7%、51.6%、44.8%、49.9%。三是大力推行生态高效养殖。积极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多品种生态混养等健康养殖模式,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养殖技术集成和应用,促进渔业水域环境改善。发展稻渔综合种养1.03万亩,创建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7家、数量列嘉兴市第一。
三、强化支撑保障,推动科技兴渔。
一是发展设施渔业。鼓励发展池塘循环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鱼菜共生等设施渔业,建成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跑道”51条,推动数字化与水产养殖深度融合,创建省级数字渔场2家、嘉兴市美丽渔场1家。二是深化院地合作。积极与浙江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省农科院、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围绕新技术新模式集成创新和示范应用等关键环节,构建协同创新机制,联合实施院地合作项目9个,渔业产学研推水平不断提高。三是加强科技入户。结合渔业产业发展技术需求,每年遴选发布渔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编制生产操作规程,常态化开展技术推广和指导服务,年培训养殖户300余人次、入户指导2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00余份,有效促进了渔业科技转化应用。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