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车古乡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新路子、新方法,着力破解增收难题,推动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加速跑”,带动农村群众实现稳定就业、致富增收。2023年全乡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38.371万元,平均每个村委会村集体经济收入23.06万元,完成了年度增收30%的目标。
百香果
党建引领聚合力,激发集体经济“新活力”。制定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消薄”增收行动实施方案,并按照“一村一策”完善各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确保村集体经济发展目标准、思路清、措施实。同时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纳入村党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内容,压紧压实村党组织书记发展村集体经济、提升村党组织服务能力责任,高质高效推进强村富民行动。
“三双”组合增效益,做强集体经济“大蛋糕”。通过全面摸清村级集体资产、资源和资金,盘活闲置资源,让“沉睡”资产变增收“活水”。“资源+资产”双位联动。以土地经营权流转“获租金”,就地打工“挣薪金”,资金入股合作社“变股金”,推动产业兴旺、带动增收致富,形成“组织引、主体带、群众干”的生动局面。各村集体土地资源通过项目建设转化为村集体资产,再通过资产出租、直营等方式每年实现增收。“资金+股金”“双金”转化。打破就村抓村的资源依赖和区域限制,通过推行“联村共建、村企同建”的产业发展模式,依托上级帮扶政策资金,按照“财政资金→入股企业→村集体分红”的方式,把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薪金+奖金”双向丰收。建立健全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引导群众入股合作社经营。去年以来,通过腊娘垤百香果基地、哈垤村水蛭养殖基地、阿期澳胡羊养殖基地、阿期么当腊娘垤青贮饲料加工厂等,吸收农民工2000余人,长期聘请公益性岗位123人。村集体收益除了用于扩大生产,还用于集体分红、奖励先进、助学救难,使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受益。
车古乡腊娘垤村委会小香蕈种植基地
强化产业硬支撑,跑出集体经济“加速度”。依托海拔、土壤、气候和土地性质等因素,因地制宜发展一批能富民强村的特色产业,以“村‘两委’+项目+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推行“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特色产业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兴旺、带动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已推动发展百香果3000余亩,工业辣椒、小香菇等中半山区特色农作物2500余亩、林下药材900亩;完成稻、鱼、鸭综合种养2290亩;冬闲田种植冬荞、油菜等6600余亩,轮作率达85%以上,切实增强了村集体经济自我“造血”功能,实现农民增收入、村集体增实力。
工业辣椒
示范带动树典型,点燃集体经济“新引擎”。坚持“党员先行,典型引路”的发展方式,鼓励党员带头发展产业,引导致富能手入党,培养一群能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领头雁”。不定期组织技能培训,逐步形成“支部引领,党员能人示范带动,群众积极参与”的发展模式,达到一人带动一片、一村带动全乡的辐射效应,持续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添薪助燃”。目前,车古乡培育了42户党员户成为百香果种植大户,培养30名“致富带头人”,带动360余户脱贫农户发展产业。
百香果收获
村企联动提效能,闯出集体经济“新路子”。强化村企联动,实现以企带村、以村促企、双向联动,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强大推力。通过牵线搭台助农拓销与外地企业形成合作模式,达成销售协议,有效解决技术问题和销售问题。去年与多家公司分别签订了农特产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截至目前企业回收百香果达2400吨,收入840余万元,实现了民与企互利共赢。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