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玉米苗遍布田野,幢幢傣楼之间,平坦整洁的硬化道路串起整个村寨,陀螺场、议事亭里不时传来欢声笑语……初春时节,走进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景讷乡大寨村纳肺村民小组,一幅山水田园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展开来。
云雾下的田间乡野 解道红 摄
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景讷乡紧紧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这一主线,以纳肺村为试点,坚持从村情实际和群众需求出发,将产业旺、生态美、文化兴、治理好、百姓富有机结合,打造兼具“颜值”和“气质”的美丽村寨、幸福家园。
外塑“颜值”移步皆是景,处处好风光
“过去,村里道路狭窄、房屋拥挤,散养家禽到处跑,杂草垃圾随处见,谁能想到如今处处换了模样。”见证着家园的点滴变化,纳肺村村委会主任陶正强感慨道。
乡党委、乡政府依托民族团结进步“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积极争取项目资金100万元。村干部召开村民议事会,充分征求意见建议后,商定以“集体经济+村民自筹+社会参与+投工投劳”的方式,合力建设生产、生态、生活相融互促的幸福傣寨。
孩子们绘出心中的美好家园 解道红 摄
在党组织和党员的带动下,村民主动拆圈舍、推围墙、除杂草,历时150天投工投劳6000余人次,完成道路硬化、污水管道和议事亭、陀螺场、观光步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一个个“三小园”(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别具匠心、生机盎然,与色彩艳丽、独具特色的壁画相映成趣。“开窗见绿、推门见景”已成为村民的真实生活写照。
家家户户的“三小园”绿意盎然 解道红 摄
村干部将全村45户分为4个组实行网格化管理,把人居环境、“林长制”“路长制”和一系列工作纳入网格,开展“洁美人家”“美丽庭院”“十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评选,推行垃圾清运、污水排放、古树保护、人畜分离等制度,实现村庄由“一时净”向“时时净”、“一处美”向“全域美”的蝶变。
内修“气质”村兴人更和,日子比蜜甜
走进天南黄牛养殖合作社,标准化牛舍整齐排列,饲养员穿梭在牛舍里清扫、拌料,忙个不停。
黄牛养殖产业 解道红 摄
生态宜居只是第一步,纳肺村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止于此。纳肺村地处半山区,以前家家户户用黄牛犁地、运输,多为小户散养、自给自足。村里探索形成党支部引领推进、党员示范带动、村民入社的产业发展机制,村干部主动发展规模化养殖,成立合作社并吸纳养殖能手和产业大户加入。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带动农户养殖黄牛120头,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
作为全乡产业发展的“领路村”,纳肺村流转360亩土地种植水稻,确定“稻虾共作、种养结合”的发展理念。在“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的带动下,种植火龙果600余亩,每户年均增收约2万元,切实让村民守住了“米篮子”、鼓起了“钱袋子”。
机械化收割奏响稻田“丰收曲”。解道红 摄
“现在环境变美了,收入提高了,大家的精气神也越来越足了。”陶正强高兴地说。公共设施建成后,陀螺场、章哈亭、观光步道等场所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好去处。
酸角树下,政策宣讲“声”入人心。解道红 摄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