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山区委、区政府坚决贯彻自治区党委、赤峰市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以高质量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为总目标,以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为切入点,由建设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专项领导小组牵头,坚持工农业同频共振、双向发力,坚持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新路子,坚持大力发展精品特色农业产业,坚持一产接二连三,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为加快元宝山区农业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一、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提升乡村振兴实效
元宝山区自乡村振兴实施以来,“四梁八柱”制度框架和基本政策体系已经形成,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扎实推进。年初,元宝山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元宝山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施方案》,指导全区坚持以整治环境为先手棋,全面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全域建设美丽乡村;坚持以业为基,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注重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把农村建设成农民心有所栖、心有所依的美好家园;坚持“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建设机制,着力缩小城乡差距。开展争创“十县百乡千村”示范工作,已申报1镇9村为示范试点,为全区“千万工程”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一是成立农资保供工作专班,积极调配春耕物资。截至目前,全区已储备种子700吨,基本满足市场供应需求;农药储备30吨、肥料储备6000吨,可投入春耕生产等各类机具6310余台,可确保全区粮食播种面积36.59万亩,粮食年产量可达4.01亿斤。二是组织农技服务人员开展政策宣传与技术培训,积极推进粮食单产提升工程,深入开展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工作,进一步落实大豆玉米复合种植0.36万亩任务。强化耕地保护和建设,全力提升耕地质量,为高质量完成好高标准农田建设2.5万亩任务和0.5万亩数字智慧农田奠定良好基础。
三、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护航畜牧业发展
一是畜牧业存栏量和产量呈向上趋势。截至2023年第四季度,全区肉牛存栏11万头,较同期增长10.25%;肉羊存栏18万只,较同期增长7.41%;生猪存栏23万头,较同期增长8.1%;禽存栏132万羽,较同期增长0.08%;肉类总产量4.7万吨,较同期增长3.05%;生鲜乳总产量10.7万吨,较同期增长10.97%。二是持续开展奶业振兴行动。2023年,元宝山区内蒙古维聪乳业有限公司赤峰老酸奶生产线项目、赤峰皓源牧业奶牛饲料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和7家标准化奶牛牧场智能化设备已顺利通过验收。目前已编制完成《2023年元宝山区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项目实施方案》,现正准备招投标前期相关材料;已完成签订0.64万亩苜蓿青贮和0.3万亩燕麦种植订单委托种植合同。三是积极谋划推进畜牧业产业项目。截至目前,内蒙古旺牛乳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正在装修;内蒙古明洋盛世农牧有限公司已开工建设;“江鸟禽业”、“草原兴发”等现代农业产业园、自治区级产业化龙头企业草原之歌扩建等一系列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四、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多元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元宝山区委、区政府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坚持农林牧并举,充分挖掘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加快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灵山蕴研学基地、小五家百合山庄慢生活体验区、锦绣山露营基地、兴隆坡村委会办公楼民俗基地等项目的谋划,彰显元宝山区特色精品农业正向多元化产业融合发展迈入。
下一步,元宝山区将继续围绕“菜、乳、肉、苗”四大精品特色主导产业,充分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持续聚焦农业稳产农民增收,打造现代高效农业优势品牌,不断推动元宝山区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