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付雪峰研究员团队、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岳耀敬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赵凯研究员团队、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马利青研究员团队、青海大学侯生珍教授团队一行21人赴省种羊繁育推广服务中心就青海细毛羊和高原型藏羊科研育种工作召开座谈交流会。
各专家实地参观了中心科研育种基地和藏羊育种科研示范基地,详细了解了育种联合攻关各试验群进展及产羔情况。
座谈交流会上,中心党委负责人仁欠本同志对各位专家及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全面介绍了中心“1553”工作思路和种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规划,提出本次座谈要在巩固青海细毛羊、拓展高原型藏羊的基础上,围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如何稳中推进青海细毛羊和高原型藏羊多胎种质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工作;二是如何稳步实现青海细毛羊产冬羔、两年三胎或一年两胎的转型升级;三是依托育种联合攻关,如何稳步开展体型大、生产性能优异、经济价值高,且适应青藏高原地区的新品种培育工作。中心主管畜牧主任介绍了近两年中心育种工作的开展情况,就青海细毛羊生产性能降低、藏羊繁殖性能不高、精细化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请专家们现场把脉问诊、答疑解惑。
专家们从中心实际出发,立足各自专业领域,从育种现状、良法良计、规范化管理、转型升级难点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和诊断,畅谈问题、剖析原因、梳理经验、达成共识,在各种观点碰撞和交流中共同为中心种业发展对症下药,开各类良方:一是作为青海省唯一一个自主培育的细毛羊地方品种,应稳定生产数量,控制杂交规模,加大细毛羊种质资源保护力度;二是从强化饲养管理着手,在养精养细上下功夫,提升青海细毛羊品质;三是青海细毛羊育种工作以本品种选育为主要途径,在积极巩固提高生产性能基础上,开展青海细毛羊经济性状种质资源的发掘与利用工作;四是探索绵羊的生长边际,打破固定生产方式,形成可复制能推广的营养与管理模式,全年均衡高效生产;五是严格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及时做好布鲁氏菌病和衣原体等疫病检测,构建严密严实、持续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体系;六是探索建立以中心为核心,各类藏羊原产地为二级繁育区,合作社、养殖大户为三级繁育区的三级繁育体系。
下一步,中心将立足资源禀赋,根据专家们给出的建议,利用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育种联合攻关等多平台,锚定创建国家级现代化种畜场目标,扎实推进“转型升级”进程,持续开展育种联合攻关协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群策群力,调动内生动力,破解育种难题,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助力种业高质量发展稳健向前。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