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诸暨市全力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通过机制带动、流转带动、项目带动,促进农业用地供给机制和模式变革重塑,助推村集体经济增收,2022年成功入选农业标准地改革省级试点,目前该市已建成农业标准地9410亩,打造千亩以上标准地片区3个,累计带动2064户农户就业,帮助村集体增收2154万元。
一是机制带动突出政策供给。出台农业标准地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建立农业标准地净地标准、控制性指标、地块运营情况三张清单,细化任务分解,明确各镇街农业标准地建设和示范项目创建目标,构建农业标准地改革目标、政策、工作和评价四大体系。规范农业标准地管理操作流程,实行备案制管理和“履约、变更、退出”的动态化监管机制,形成流程完善、手续齐备、风险可控的全过程闭环管理体系,目前已备案农业标准地项目22个。
二是流转带动破解用地制约。依托诸暨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强村公司,积极探索统一收储、标准建设、集中流转、规模经营、收益共享模式土地流转新模式,促进耕地由“资源”向“资产”转变。通过集中连片流转推动“小田并大田”,有效解决农村承包土地碎片化问题,以市场化手段构建“农户-村经济合作社-市级国企平台公司”三级流转模式,提升土地的流转价值。去年以来该市已集中流转土地8.7万亩,同时激活闲置土地近千亩,流转试点村土地流转收益较原先翻了一番。
三是项目带动实现增收致富。实施农业标准地块和项目储备入库,着重打造粮油、果蔬产业等标准地片区,完善农业生产力布局规划,放大农业产业集群效应,目前已储备农业标准地2.83万亩,意向农业标准地项目67个。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高标准农田打造等,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地高质量示范项目建设,目前已建成示范项目10个,带动1502户农户就业,帮助村集体增收1901万元。如浬浦镇引进的中财田园智慧化农业项目年产无公害大米、蔬果等农产品200余吨,带动一二三产产值提升近千万元。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