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全局性谋划。先后印发《关于高质量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实施意见》《嵊州市2024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专项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深入挖掘秸秆“五化”利用潜力。结合我市实际,构建一个数字化平台、组建一张收储网络、创建一批综合利用示范点、完善一套系统的秸秆综合利用推进机制。统筹整合专项资金3400余万元,对秸秆科学还田、离田利用以及秸秆收储运体系各个环节进行奖补,促进秸秆利用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目前全市预奖补资金450万元。
二是多元化利用。推广机械化还田增肥效,发动合作社、种粮大户,科学整合调度机械设备开展社会化服务,进行粉碎翻耕还田,缓解土壤结构板结、肥力下降问题。目前我市已成功探索出秸秆粉碎还田后直接播种小麦的种植模式,今年全市共推广秸秆还田技术6万亩。同时推广基料化、饲料化利用,采用“水稻秸秆+砻糠覆盖”种植模式和“秸秆—饲料”循环生产模式,目前弘琪农业发展公司已与浙江一景生态牧业有限公司签订稻麦秸秆购销订单合同,产能3000吨/年,年销售订单244.5万元。
三是系统化布局。科学布局收储中心,建设“省级-区域性-村级网点”三级收储网络,其中省级收储中心2个,区域性28个,年底前将实现全市收储中心全覆盖。构建高效服务体系,培育专业化秸秆离田收储服务组织,健全“利用企业+收储主体+农户”模式,缓解秸秆从田间到车间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同时筛选出一批秸秆各项应用环节的示范点,推进先进的秸秆处理技术和方式。目前我市已培育秸秆离田服务主体22个,秸秆经纪人35名,年收储能力达8万吨;在三界镇长桥村创建小麦播种后秸秆粉碎还田示范点1000亩,在崇仁镇坑口村创建雷竹笋稻草覆盖示范点500亩。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