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宁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实施农业“双强”行动,以全省机插秧试点为契机,加快农业领域设施设备更新提升,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助力粮油大面积提单产。2023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5.81万千瓦,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3.63%,粮食机械化批次烘干能力3648.5吨,成功创建全省水稻“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粮食产量稳步提升,2023年水稻千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776.83公斤,获省粮油作物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片常规晚稻测产第一名,获评全省产粮大县称号。近日,全省农业领域设施设备更新提升暨机械化提单产补短板现场推进会在海宁召开,在会上海宁市作交流发言。
一、顶层设计强政策,持续推进“机器换人”。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对粮油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投资的水稻育秧、烘干中心和省级农机化项目,市财政给予70%的补助。探索规模种粮主体星级评定,评定结果与种粮补贴、土地经营权相挂钩。2024年,市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3.38亿元,用于农技推广、稳定粮油生产、发展现代农业等。通过政策激励,近两年全市新增各类粮油生产农用机具732台套,无人驾驶辅助设备22套,秧盘50万只,切实增强了粮油机械化生产服务保障能力。
二、科学规划优布局,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农业“双强”和现代农业项目建设,在建农业产业项目18个,总投资11.7亿元,全市已建成6个农事服务中心、3个良种繁育基地、5个育秧中心,年供秧能力达4万亩次以上。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3年建设高标准农田2.8万亩,数量居全省首位。建成水稻全程机械化育秧示范田1个,全程机械化展示区3个。大力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全市现有农业龙头企业43家,家庭农场712家、农民合作社108家,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19家、年服务能力100万亩次。杭嘉禾粮油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入选2023年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重点单位,为全省唯一。
三、科技创新挖潜力,全力提升单产水平。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引育种业企业8家,粮油制(繁)种面积达1.9万亩,其中油菜制(繁)种面积稳定在3000亩,2023年生产油菜种子41.5万公斤,产量占全省商品油菜种子供应量的70%以上,获评全省唯一油菜良种繁育基地县。先后开展稻茬小麦免耕直播等技术研究,近三年累计实施省级农业“双强”项目11个,省市县三级产业团队项目50余项。实施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保持“浙江农业之最”纪录6项。推广“海宁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2023年新增水稻机插面积2万余亩,同比增长110%。发布机收减损技术指导意见,提出每亩多收3斤粮的目标,2023年粮食同比增产134万公斤,单产同比增加2.93%。
四、优化机制重培养,持续激活人才资源。将农机人才培育纳入现代“新农人”十路人才培育计划,累计培育农创客982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3993人、高素质农民678人,引育从事粮油规模种植“新农人”71名。积极开展水稻育插秧、水稻单产提升等技术培训,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技能比武等方式,培养了46名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骨干,120名新型插秧机操作技术能手。同时与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合作,在每年农忙时节安排实习生到生产一线参与跟班作业。认真选树并大力宣传一批优秀机插大户,以典型促带动,切实提高农户“机器换人”积极性。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