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村超”与“村 BA”:奏响乡村振兴的激昂乐章

时间:2024-07-08 17:08:07作者:沈安昌来源:本站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榕江县“村超”足球场上演的“村奥会”和台盘乡台盘村的“村 BA”,宛如两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它们不仅点燃了村民们对体育的热情,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2022 年,台盘村的“村 BA”率先火爆出圈,以其纯粹、热烈的氛围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而随后榕江县的“村超”足球场“村奥会”更是将这股热潮推向了新的高度。这些来自乡村的体育赛事,没有大牌球星,没有高额奖金,却有着最真挚的热爱和最淳朴的乡情。

  “村超”和“村 BA”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曾经,黔东南的这些乡村如同藏在深闺中的璞玉,鲜为人知。而如今,因为这些充满魅力的体育赛事,游客们蜂拥而至。他们被这里独特的比赛氛围所吸引,更被乡村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所折服。村民们抓住机遇,纷纷将自家房屋改造成特色民宿,让游客们能够近距离感受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同时,各种农家乐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道道具有当地特色的美食,如酸汤鱼、稻花烧鱼等,让游客们的味蕾沉浸在黔东南的独特风味中。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村民们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致富的梦想。

  特色农产品也借势走出了大山,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在“村超”和“村 BA”的比赛现场,周边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农产品摊位。鲜嫩的蔬菜水果、香气扑鼻的特色小吃、精美的手工艺品,无不展示着乡村的物产丰富和村民们的勤劳智慧。游客们在观赛之余,纷纷购买这些特色产品,作为馈赠亲友的佳品。线上销售渠道也因赛事的热度而被打通,电商平台上的订单源源不断。这不仅解决了农产品的销售难题,还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让村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产业发展带来的实惠。许多村民开始扩大种植养殖规模,成立农业合作社,引入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推动农业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村超”和“村 BA”的舞台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民族文化的宝库,苗族的银饰、侗族的鼓楼、古老的歌舞等,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情感。在赛事期间,这些民族文化瑰宝得以精彩呈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同时,现代元素的融入也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年轻人用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记录和传播着乡村的文化魅力,让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仅增强了村民们的文化自信,也为乡村旅游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更多游客前来探寻。

  “村超”和“村 BA”还极大地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在筹备和举办赛事的过程中,村民们齐心协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种团结一心的精神感染着每一个人。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在乡村中盛行。许多外出务工的村民也因为家乡的变化而选择回归,他们带着新的观念和技术,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村里的年轻人积极参与到赛事的组织和服务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看到了家乡发展的潜力和希望。

  然而,在“村超”和“村 BA”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压力日益增大,交通拥堵、环境卫生等问题需要得到妥善解决。赛事的组织和管理水平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以确保赛事的长期稳定发展。此外,如何在发展过程中保持乡村的特色和生态环境的平衡,避免过度开发和商业化,也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当地政府积极作为,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交通条件,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同时,加强对赛事的引导和规范,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标准,确保赛事的公平、公正、安全、有序。村民们也自觉参与到乡村的建设和管理中,共同维护乡村的良好形象。社会各界也纷纷伸出援手,为“村超”和“村 BA”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展望未来,“村超”和“村 BA”有望成为乡村振兴的持续动力。可以进一步拓展赛事的内涵和外延,举办更多相关的文化、体育活动,形成综合性的乡村发展模式。加强与周边乡村的联动发展,打造乡村旅游集群,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村超”和“村 BA”的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推动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让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榕江县的“村奥会”和台盘村的“村 BA”,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是村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有力见证。它们让我们看到了乡村的无限可能,让我们相信,只要找准方向,凝聚力量,乡村也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乡村振兴的激昂乐章将持续奏响,引领着村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声明: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