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赋能精品创作、加强人才培养,近年来,北京市广电局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旨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北京文化IP标杆项目,为文化科技企业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连日来采访了黑弓文化、点众科技、中影年年等知名文化科技企业,受访企业纷纷表示,北京的政策扶持有力度更有温度,小到剧本修改建议,大到项目审批备案,24小时都有专人对接,精准高效全程护航,政府服务的“加速度”“超暖心”让企业更有信心扎根北京,创新发展。
一对一管家式服务企业
2024年12月,首部接诉即办主题微短剧《西城无小事》上线播出,作品细腻入微地描绘了一位青年在社区服务的火热熔炉中百炼成钢的故事,全网播放量达3.1亿次,并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5年微短剧春节档推荐片单。这部微短剧由北京点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制,该公司是微短剧领域的头部企业。点众科技组织创作的另一部微短剧《这世间如你所愿》以穿越时空的力量,让当代年轻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先烈的伟大,全网播放量1.6亿次,入选2024网络视听精品节目。
点众科技相关负责人说,这些精品微短剧项目从剧本创作到后期制作均得到了市广电局专家的专业指导。鉴于微短剧简短快捷的特性,市广电局特设“微短剧专班”,致力于为优质微短剧提供专业指导并加速审核流程。在市广电局的悉心指导和全力支持下,点众科技推出的《我在宋庄》《我在王者当大侠》《除夕闯进我家门》等精品微短剧项目得以迅速通过审核并上线。
北京黑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专注科技美学领域十余年,是国内一流的跨媒体创意机构,2025年公司有望在北京落地多个重量级项目,包括居庸关长城沉浸式夜游项目、前门的中轴线沉浸体验和城市更新项目等。公司创始人王志鸥受访时透露,项目启动初期,市广电局即提供了一对一的管家式服务,全程跟进,迅速对接相关部门,助力项目成长,并提供了个性化的支持服务。
王志鸥特别提到,市广电局打造了“广纳贤 电小二”营商环境服务品牌,推出了《视听企业全发展周期十大服务行动方案》,为文化科技企业提供从初创到成熟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确保每一个项目都能得到精准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对接。“从政策到资金再到相关落地的服务,市广电局的团队全流程和我们面对面地交流,让我们感到非常暖心。而且政府部门的支持不仅仅是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更是在创新环境、资源对接、市场拓展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助力。”王志鸥说。
整合资源推动产业提质升级
近年来,北京市广电局建立了“北京大视听”精品创作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全类别文艺作品的选题策划、创作生产、宣传推介,大力提升精品创作生产效能。市广电局还出台了《关于推动北京动漫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北京动漫30条),逐渐释放政策影响力,有力推动了中国动画先进技术应用及动画电影的工业化进程。
中《少年歌行》这部古风网络动画片自推出以来,不仅因其精美的制作和紧凑的剧情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还因其丰富的角色塑造和国风设计,深受观众喜爱。截至目前,该系列作品已在全网获得超过70亿次的点击量。中影年年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企业的明星IP,《少年歌行》系列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还获得了“原动力”“网络视听发展基金”“北京大视听”“青春中国梦”等项目的支持和推广。她介绍,市广电局通过‘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等定制化扶持方式,确保企业精准受益。作为视听行业的重点企业,中影年年通过“一网通办”平台,可以在线上完成一系列繁琐的业务办理流程,同时市广电局还提供“一对一”企业问题回访服务,根据企业填写的需求和问题及时回访。
北京市广电局高度重视对行业的引导和扶持。2024年,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在北京举行,吸引了全国1000多家业界机构和5000多名行业代表的深度参与。大会以“书写伟大时代 精品奉献人民”为主题,通过集创作引领、理论研讨、推优发布、人才培育、产业联动、市场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激活了创新动能,提振了行业信心,推动了广播电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此外,北京动画周、中国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北京国际视听大会等行业盛会,通过政策发布、行业分析、案例共享等有效方式,破除行业信息壁垒,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统筹各方力量共谋行业发展。
点众科技有关负责人表示,市广电局积极帮助企业进行政企合作对接,组织属地公司开展“短剧游北京”创作计划,与各区从内容创作、人才培养、资源整合等方面开展合作,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在市广电局的引导下,点众科技和石景山区、怀柔区、通州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点众科技为石景山区定制的《京西回响》《如果AI》、为通州区定制的《我在宋庄》等文旅微短剧,以及多个精品项目等得到了基金扶持。
求贤若渴打造人才高地
在文化科技融合的发展过程中,人才无疑是最核心的推动力,在人才培养方面,该市广电局通过实施“北京大视听人才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强的大视听人才队伍。该计划涵盖了人才品牌建设、重点领域人才培养以及人才生态服务体系的优化等多个关键领域。
让王志鸥感到欣喜的是,2024年市广电局推出了首届北京大视听“京琅琊”人才项目,他本人也成为“京琅琊”领军人才之一。该项目以“琅琊”命名,蕴含了“如玉而精,求贤若渴”的深厚寓意。王志鸥认为,‘京琅琊’项目吸引了一批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才能的高端人才汇聚北京,携手将首都打造为全国视听人才的汇聚中心,并为文化科技和视听产业的蓬勃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
中影年年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中影年年作为业界知名企业,积极参与了‘京琅琊人才’计划、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评选、‘京琅琊’视听人才学院以及精品创作大会和艺术大会等行业人才培训和交流活动,为企业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北京的政策不仅有力度,更有温度。让我们更有信心扎根北京,创新发展。”王志鸥表示,众多企业选择北京,在于这里所营造的开放包容、创新活跃的文化科技生态环境,北京正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文化科技企业的理想发展沃土,得益于其科技资源、人才储备和政策环境。例如,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0140.1亿元,同比增长13.6%,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434.8亿元,同比增长7.9%。此外,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的《北京市科技赋能文化领域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旨在到2027年全面提升文化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