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大道鲁商

山东能源地下900米“智”取“乌金”

时间:2025-01-03 10:50:09作者:来源:人民日报

  讲述人:山东能源集团云鼎科技副总经理 周建朋     华为油气矿山军团副总裁 蒋旺成

  在我们的煤矿井下,最多的不是工人,而是摄像头。“无视频不作业”是这里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硬规定”,平均每个矿井的摄像头超过800路。

  人工智能“下井”,小摄像头发挥了大作用。

  以前,采集的视频大多用来做事后追溯。如何把后置的排查变成前置的预警?把肉眼观察变成智能监测?在山东能源集团,人工智能大规模“下井”,让这些设想逐渐成为现实。

  在井下作业区域,视觉识别技术正在替代传统的“人盯人”,人工智能成为24小时值守的“安全员”,一旦有人进入作业区域,自动发出警示。在多绳摩擦提升系统中,人工智能实时分析,能够及时检测尾绳偏摆、磨损等异常情况,预防事故发生。

  不只是安全生产,智能化应用也大大提升了作业效率。深度近1000米的矿井承受着巨大的冲击地压,钻孔卸压是防止矿井垮塌的主要手段。基于视觉识别大模型的智能分析和辅助验证,施工监管流程从3天缩短到10分钟,同时实现100%验收率。

  这些应用离不开两个关键:数据和智能。

  以前人们常把煤炭比作“乌金”,如今数据正在成为智能时代的“乌金”。矿山不仅产出煤炭,也产出海量的数据。这为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供了应用场景和丰富的数据要素。如今,我们的矿山大模型已经覆盖了80多个作业场景。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价值日益凸显。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已累计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2201个、掘进工作面2269个。

  如同石油之于工业,各行各业产生的丰富数据资源,正源源不断地为新一轮产业变革输送“数字血液”。在智能技术的驱动下,数据价值潜能将加速释放。

声明: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