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寇佳丽
优化营商环境,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升经济治理能力的关键抓手,亦是应对当前经济承压、提振经营主体信心的迫切需要。
近日,甘肃、湖南、吉林、福建等多地聚焦优化营商环境议题,以召开专题会议或出台新政的方式,研究部署2025年工作重点任务。
例如,福建省人民政府官网发布的消息显示,1月2日,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在福州召开。会上,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祖翼强调,深入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总结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一步明确总体目标任务,在推进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上奋勇争先。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兰日旭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多地开年即对其进行部署,可以确保全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有方向、有重点,为接下来的招商引资、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等工作的开展打下好基础。
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引导人才聚集、助推科技创新,伴随国内外经济形势不断变化,如今,优化营商环境已经成为各地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从内容上看,多地新一轮举措因地制宜,各有侧重,不过整体上有三个方面备受关注:一是以市场化营商环境兴商活商,二是以法治化营商环境护商安商,三是以国际化营商环境聚商联商。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打造市场化营商环境,重在突出公平高效。具体看,要更好推动公平竞争,平等对待各类企业;更好优化资源配置,保障企业融资、用地、用工等需求;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提升市场准入与退出便利性等。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要注重良法善治,特别是要推进依法行政和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切实提升行政执法公信力和透明度。
“营造开放包容的国际化营商环境,核心举措就是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各地有关部门应在我国现有制度框架下,进一步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与自由化水平,加快当地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尤其是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层次人才招聘、考核、管理制度和服务机制。此外,还要加强创新资源和信息对接,拓展与海外机构和组织的科技交流合作。”兰日旭分析称。
长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并持续推进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显著。然而,当前国内营商环境仍存短板,比如政务服务效能待提升、行政检查规范性不足等。
对此,政策端已积极行动起来。2025年1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的决策部署,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坚决遏制乱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意见》的出台,有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与我国当前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高度契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工作落实。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