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辽宁省国资委获悉,2024年辽宁省属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0.55亿元,同比增长75.2%,利润增速全国排名靠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9.1亿元,同比增长24.1%。
“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国资国企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面对艰巨挑战,不断深化内部改革,在关键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重大飞跃,国企改革成果显著。”辽宁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国企是辽宁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夯实国资质效意义重大。去年,辽宁国企始终铭记‘国之重托、省之期盼、企之责任’,紧紧围绕核心功能,全力履行使命与担当,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新发展格局构建中发挥了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其核心功能得到了显著提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做强做精主业,提升产品性能,提高服务品质,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核心竞争力显著提高。深入推进‘两非’‘两资’清理工作,加强亏损子企业的治理,有效压减管理层级,使得企业管理架构更加清晰明了,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
2024年9月,辽宁省属两大企业集团挂牌成立,这是辽宁国资布局持续优化的重要一步。去年,辽宁省属企业和各市国企围绕“优存量、做增量”促使国有资本和资源聚焦于重点产业及优势企业,增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的效能,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取得新突破。同时,积极采用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焕发传统产业新活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加大对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布局力度,力争在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中占据核心地位,服务辽宁建设国家重大生产力的战略备份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新提升。
体制机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任务。去年,辽宁国企牢牢把握市场化改革总体布局,深入聚焦干部、人才、分配领域的一体化改革,全力打破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开展九大攻坚战27项攻坚任务,着力补齐短板、强身健体,深化“三能”机制建设,市场化改革初见成效。搬走干部能上能下的“铁交椅”。目前,辽宁省属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两制两化”管理持续拓围扩面,竞争上岗成为常态;通过持续开展组织提升、人才赋能工程,组织机构、用工总量均大幅压减;紧盯薪酬分配领域改革,运用市场化理念和工具,进一步发挥薪酬激励作用,各省属企业持续优化工资总额管控模式。
创新赋能步伐加速。近两年来,辽宁省国资委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将其视为“头号工程”,着力强化国有企业在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不仅将研发投入视同利润加回的比例由75%提升至100%,还进一步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的研发投入加回比例提高到了150%。得益于一系列政策的激励,辽宁省国企的科技攻关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24年,共实施了47项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并承担了省科技厅的7项重点技术攻关项目和科技计划联合计划项目,成功开发出等离子球化陶瓷粉体、宽频宽温域高性能阻尼降噪涂层等新材料,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骨干作用得到积极发挥。
抓好央地合作、深化区域合作、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推动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弘扬企业家精神、建强企业家队伍、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立足维护国家“五大安全”,全力服务东北、辽宁全面振兴大局,辽宁国企坚定不移勇担振兴“龙头”重任。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辽宁国企还积极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形成了协同创新的良好生态。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辽宁国企在多个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提升了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此外,辽宁国企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拓展国际市场,推动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化进程。通过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辽宁国企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还为辽宁乃至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展望未来,辽宁国企将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道路,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深化内部改革,优化国资布局,加强国际合作,为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