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顶梁柱,在全省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肩负着重大使命。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国企改革深化行动的决胜之年,云南如何发力?
云南近日召开的全省省属企业负责人会议划出了重点:云南国资国企将坚持价值创造,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继续一手抓防风化债、一手抓高质量发展,找准比较优势,用好自己所长,不断夯实稳的基础、培育进的动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创新、调整布局、优化结构,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为更好地服务全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价值创造为中心
着力实现内涵式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是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基本导向和评价标准,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引领性目标。
2025年,云南国资国企将实施“一利五率”和增加值考核管理,将增加值核算纳入经营目标考核管理体系,用营业收现率替换营业现金比率,总体要求为‘一稳二增四提升’:确保资产负债率稳定,实现增加值与利润总额的稳步增长,同时提升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及营业收现率。
坚持解决突出问题与全面深化改革相结合,着力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将问题整改与制度的‘废除、改进、建立’紧密结合,系统性地梳理并整体性安排企业的现代治理体系和管控架构,标本兼治、固本强基,使企业布局结构、组织架构、管控体系、薪酬制度等更好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
云南省属企业负责人会议明确,云南国资国企要打破思维定式、破除路径依赖,坚定树立国有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必须有所担当和作为的理念,不断增强工作的创造性引领性,重点突破制约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的关键瓶颈和障碍点,推动形成生产要素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深度融合、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持续涌现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局面,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结合,着力提升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的能力,切实负起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风险意识、危机意识,坚决摒弃“等靠要”的躺平思想,对各类潜在风险做到全面掌控,提前布局预判风险的‘先手棋’,积极应对打好风险的‘主动仗’,坚实构建防范风险的‘铜墙铁壁’。
云南国资国企将坚持激发活力与严格监管相结合,致力于构建契合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体制机制,确保企业法人财产权与经营自主权得到充分尊重,同时积极鼓励基层的创新精神,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鼓励各企业进行个性化、差异化的改革探索,使企业更加具有生机活力。
提质增效稳增长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必须狠抓提质增效稳增长。会议要求各企业要积极主动优化调整经营策略,切实把重心转换到依靠创新的内涵型增长上来,着力推进市场开拓、深化管理挖潜、强化降本增效,集中优势资源,将行业做精、做深、做透,通过服务、质量、体验等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在穿越周期中蹚出一条发展的新路。需迅速将发展重心转移至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并参照国际国内顶尖企业的标准,加快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净资产收益率,努力实现投资有回报、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国家有税收。
国有企业作为云南实体经济的中坚力量,必须在产业升级中走在前、作表率。2025年,云南国资国企将持续推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快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全面系统总结省属企业“十四五”规划纲要落实情况,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规划,推动国有资本优化布局、合理配置,更好支撑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国有企业在产业链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对稳定增长承担着重大责任。为了持续壮大“三大经济”、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促进旅游升级,应布局一系列具有强大牵引力和长远利益的重大产业项目。例如,国家高原云果产业园项目通过农旅融合,打造了集生态观光、交易展示、研发推广等为一体的特色农业产业园区,有效推动了产业链的升级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四川省属国企在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轨道交通产业的布局,以及佳沃集团在蓝莓产业的数智化升级,都是国有企业发挥引领作用、推动产业升级的典型案例。明确产业布局思路、目标、方向和任务,有计划、有节奏地调整优化布局结构,加快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着力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会议提出,要研究推进省属企业结构调整和重组,借鉴山东省属企业营业收入增长、湖南省属国企重组整合为5家、江苏省属国企重组等成功案例,研究制定国有企业“一盘棋”整合重组方案,统筹谋划好省属企业整合重组的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推进国有资本和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
加大科创力度
发展新质生产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正在塑造全球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而其最终落脚点则是产业创新。将两者统筹推进,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路径。
如何以创新撬动传统产业升级?全省省属企业负责人会议强调,要着力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云南省国资委通过战略规划和激励措施,引导省属企业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向,取得了显著的科技创新成果。例如,云南省属国有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数字化转型、科研平台搭建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发挥了省属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龙头骨干作用。此外,云南省还通过实施一系列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大力推进产业强省建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布局,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国企改革进程中,云南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动力,辅以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升级传统产业,双管齐下,推动省属企业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决不能盲目求新。2025年,云南国资国企将坚持新旧融合互促,让传统产业持续发挥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支撑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同时大力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实现“老树发新芽”。
同时,充分发挥现有创新平台作用,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联合攻关,共同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有条件的企业正积极打造“灯塔企业”,在2024年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加快突破剩余的“卡脖子”技术,不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达到36130亿元,比上年增长8.3%,显示出我国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的决心和力度。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增长10.5%,占R&D经费比重为6.91%,表明我国正加快构建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以企业投入为主,各类资金共同参与,从而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要以更大力度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制定针对性更强、力度更大、科技人员更加期盼的创新支持政策,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让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在企业蔚然成风。
加快建设现代新国企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充沛动能
会议提出,要切实抓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高质量完成,加快建设现代新国企。各省属企业要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严作风,抓紧抓好各项重点改革任务攻坚落实。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开展“董事会建设提升年”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全面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严作风,抓紧抓好各项重点改革任务攻坚落实。
2025年,云南国资国企将坚持回归本源,发展与企业产业相符合、与主业需求相配套的金融业务,合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规范融资行为。
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必须加快提升监管的科学性系统性有效性。为此,云南国资国企将加速构建统一高效、专业协同、监督有力的国资监管新体系,以更好地履行其职责与使命。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做好国资国企工作的总原则。会议强调,需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引领,确保党的领导全面融入改革发展的各个环节,以高质量的党建工作推动和保障高质量发展。
需紧密围绕企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针对自身短板,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持续提升战略决策、公司治理、价值创造、改革创新和风险防范能力,致力于成为企业治理与发展的专家。着力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需牢固树立科技引领企业发展、人才支撑企业壮大的理念,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更务实的行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致力于将省属企业建设为人才聚集的高地。
云南国资国企将把干劲化作实实在在的行动,瞄准方向稳扎稳打,不断锻长板、补短板、扬优势,进一步激发国企向新活力,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充沛的动能。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