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增25%
副标题:“北京研发 津冀制造”模式加速形成

时间:2025-02-26 11:53:44作者:来源:本站

  京津冀地区的研发经费支出占比,已从2013年的3.22%稳步提升至2023年的4.27%。在此期间,三地科技主管部门携手并进,连续签署了三期基础研究合作协议,累计投入经费高达8700万元。北京向津冀两地输出的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了从2013年70余亿元到2024年840余亿元的飞跃式增长,年均增长率高达25%……最近,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发布一组数字,生动体现近年来京津冀三地握指成拳、协同创新的局面。

  河北省三河市,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燕郊中心,联泰集群的生产线正火力全开,一台台高性能算力服务器、人工智能大模型智算中心等‘智造’精品源源不断地走下产线,被销往全国各地。“订单需求特别旺盛,2024年产值超过4000万元,今年又是‘开门红’!”联泰集团三河公司生产制造中心主管宋世杰说。

  联泰集群的研发团队位于海淀区,生产线在三河市。“两年前,我们是第一家入驻燕郊中心的企业。”宋世杰说,“三河市提供战略投资和税收优惠,为企业降本增效;园区提供人才招聘、知识产权申报等专业服务支持;定制快巴方便跨省通勤……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不断深入,从产业政策到日常生活,越来越便利。一些同事干脆举家搬到三河,生活幸福感提升了。”

  ‘研发在北京,转化在三河’的协同模式日渐成熟,企业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算力服务器制造、智能搬运机器人等上下游产业在园区内的集聚。

  在京津冀区域整体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过程中,北京教育科技人才发挥了突出优势。联泰集群的成长历程仅是冰山一角。越来越多的‘京籍’顶尖科技成果,正在津冀两地广泛应用,落地开花。京企在雄安新区开展的国产建筑设计数字化系统技术研究及应用场景打造项目,将服务于津冀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需求,数字化平台上,一栋栋建筑正在“拔地而起”。奇安信、启明星辰等领军企业的近20个项目,正在津冀开展研发与应用示范。

  围绕三地面临的共性问题和需求,我们针对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精准医学等重点领域制定了项目指南,联合资助了177个项目,并通过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推动了三地500多个科研团队的深度合作。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多项重要成果已经走向实际应用。

  此外,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津冀重要节点城市布局成果转化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初步形成“北京建能力、区域造生态”的协同机制。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表示,将继续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大增量”。随着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管理办法的即将出台,预期将有效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联合攻关,实现突破性进展。三地还将研究制定促进京津冀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例如廊坊市已出台《关于进一步吸引京津科技成果在廊转移转化的若干措施》,并实施了13条具体措施,旨在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夯实成果转化承接载体、畅通成果转化渠道、完善成果转化方式、健全成果转化机制等,以提高技术转移机构市场化服务能力。未来,京津冀三地的产业生态将逐步形成,通过协同创新和绿色发展,打造具有整体竞争力的区域创新协同发展生态。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促进了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还激发了区域创新活力。在智能制造领域,三地联合推进的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企业脱颖而出。数字经济方面,京津冀区域正加快构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精准医学领域,三地合作开展的基因测序、疾病诊断与治疗技术研究,为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保障人民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京津冀地区还积极搭建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吸引全球创新资源汇聚。通过举办国际科技创新博览会、国际科技论坛等活动,加强了与国际科技界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区域的国际影响力。此外,京津冀地区还注重科普教育和科技传播工作,通过举办科普讲座、科技展览等形式,提高了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展望未来,京津冀地区将继续深化协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随着三地合作的不断深入,一个充满活力、开放包容、协同创新的区域创新协同发展生态将逐步形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声明: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